上品·草部·天门冬
味苦平。
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去伏尸。久服轻身,益气延年。一名颠勒(《尔雅》注引云,门冬一名满冬,今无文)。生山谷。
《名医》曰:生奉高山,二月七月八月采根,暴干。
案《说文》云墙,墙蘼,满冬也;《中山经》云:条谷之山,其草多宜冬;《尔雅》云:墙蘼,满冬;《列仙传》云:赤须子食天门冬;《抱朴子·仙药》云:天门冬,或名地门冬,或名筵门冬,或名颠棘,或名淫羊食,或名管松。
白话文翻译:
天门冬,味道苦,性平。主要治疗各种突发的风湿病和偏瘫,能够强健骨髓,杀灭体内的寄生虫,消除潜伏的疾病。长期服用可以使身体轻盈,增强元气,延年益寿。它还有一个别名叫“颠勒”(《尔雅》注中提到,天门冬也叫“满冬”,但现在的文献中没有这个名称)。天门冬生长在山谷中。
《名医》记载:天门冬生长在奉高山,通常在二月、七月和八月采集根部,晒干后使用。
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墙蘼”就是满冬;《中山经》中提到,条谷山上有很多宜冬草;《尔雅》中也说,“墙蘼”就是满冬;《列仙传》中提到,赤须子曾经食用天门冬;《抱朴子·仙药》中提到,天门冬还有其他名字,如地门冬、筵门冬、颠棘、淫羊食、管松等。
解释:
性味与功效:天门冬味苦,性平,主要功效是治疗风湿病、偏瘫,强健骨髓,杀灭寄生虫,消除潜伏的疾病。长期服用可以增强体质,延年益寿。
别名:天门冬在古代文献中有多个别名,如“颠勒”、“满冬”、“地门冬”、“筵门冬”、“颠棘”、“淫羊食”、“管松”等。
产地与采集:天门冬主要生长在山谷中,尤其是奉高山。采集时间通常在二月、七月和八月,采集根部后晒干使用。
文献记载:天门冬在古代文献中有多处记载,如《说文解字》、《中山经》、《尔雅》、《列仙传》、《抱朴子·仙药》等,说明它在古代医药中具有重要地位。
总结:
天门冬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用价值的中药材,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病、偏瘫等疾病,并具有强健骨髓、杀灭寄生虫、延年益寿的功效。它在古代文献中有多个别名,主要生长在山谷中,采集后晒干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