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玉石部·石钟乳
味甘温。
主咳逆上气,明目益精,安五藏,通百节,利九窍,下乳汁(《御览》引云,一名留公乳,《大观本》,作一名公乳,黑字)。生山谷。
《吴普》曰:钟乳,一名虚中,神农辛,桐君黄帝医和甘,扁鹊甘无毒(《御览》引云李氏,大寒)。生山谷(《御览》引云,太山山谷)。阴处岸下,溜汁成(《御览》引作溜汁所成聚),如乳汁,黄白色,空中相通。二月三月采,阴干(凡《吴普》本草,掌禹锡所引者不复注,惟注其出《御览》诸书者)。
《名医》曰:一名公乳,一名芦石,一名夏石,生少室及太山,采无时。
案《范子计然》云:石钟乳出武都,黄白者善(凡引计然,多出事文类聚,文选注,《御览》,及《大观本草》)。《列仙传》云:卬疏,煮石髓而服之,谓之石钟乳,钟当为潼,《说文》云乳汁也,钟假音字。

白话文翻译

石钟乳

味道甘甜,性质温和。

主要治疗咳嗽、气逆、气上冲的症状,能够明目、增强精力,安定五脏,疏通全身关节,畅通九窍,促进乳汁分泌(《御览》中引用说,又名“留公乳”,《大观本》中写作“公乳”,黑字部分)。生长在山谷中。

《吴普》说:钟乳,又名“虚中”,神农认为它味辛,桐君、黄帝、医和认为它味甘,扁鹊认为它味甘且无毒(《御览》引用说,李氏认为它性大寒)。生长在山谷中(《御览》引用说,生长在太山的山谷中)。在阴凉处的崖壁下,滴落的汁液凝结而成(《御览》引用作“溜汁所成聚”),形状像乳汁,颜色为黄白色,内部有相通的空间。在二月和三月采摘,阴干(凡是《吴普》本草的内容,掌禹锡所引用的不再注释,只注释出自《御览》等书的部分)。

《名医》说:又名“公乳”、“芦石”、“夏石”,生长在少室山和太山,采摘没有固定的时间。

案《范子计然》说:石钟乳产自武都,黄白色的品质较好(凡是引用《计然》的内容,多出自《事文类聚》、《文选注》、《御览》及《大观本草》)。《列仙传》说:卬疏煮石髓服用,称之为石钟乳,钟应为“潼”,《说文》解释说“乳汁也”,钟是假借字。

解释

这段内容主要介绍了石钟乳的性味、功效、生长环境、采摘时间以及别名等信息。

  1. 性味与功效

    • 石钟乳味甘,性温,主要治疗咳嗽、气逆、气上冲等症状。
    • 它能够明目、增强精力,安定五脏,疏通全身关节,畅通九窍,促进乳汁分泌。
  2. 生长环境与采摘

    • 石钟乳生长在山谷中,特别是在阴凉处的崖壁下,由滴落的汁液凝结而成,形状像乳汁,颜色为黄白色,内部有相通的空间。
    • 采摘时间通常在二月和三月,采摘后需要阴干。
  3. 别名

    • 石钟乳有多种别名,如“留公乳”、“公乳”、“虚中”、“芦石”、“夏石”等。
  4. 其他记载

    • 《吴普》和《名医》等古代医书对石钟乳的性味、功效、生长环境等有不同的记载。
    • 《范子计然》提到石钟乳产自武都,黄白色的品质较好。
    • 《列仙传》中提到卬疏煮石髓服用,称之为石钟乳,并解释了“钟”字的假借意义。

总的来说,石钟乳在古代中医药中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多种功效的药材,常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增强视力、疏通经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