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义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以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立。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故曰:冠者,礼之始也。是故古者圣王重冠。
古者冠礼筮日筮宾,所以敬冠事,敬冠事所以重礼;重礼所以为国本也。
故冠于阼,以着代也;醮于客位,三加弥尊,加有成也;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见于母,母拜之;见于兄弟,兄弟拜之;成人而与为礼也。玄冠、玄端奠挚于君,遂以挚见于乡大夫、乡先生;以成人见也。
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也。责成人礼焉者,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礼行焉。将责四者之行于人,其礼可不重与?
故孝弟忠顺之行立,而后可以为人;可以为人,而后可以治人也。故圣王重礼。故曰:冠者,礼之始也,嘉事之重者也。是故古者重冠;重冠故行之于庙;行之于庙者,所以尊重事;尊重事而不敢擅重事;不敢擅重事,所以自卑而尊先祖也。

解释

翻译:

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有礼义。礼义的开端,在于端正仪容、整齐表情、言辞和顺。仪容端正,表情整齐,言辞和顺,然后礼义才能完备。礼义用于端正君臣关系、亲近父子关系、和睦长幼关系。君臣关系端正,父子关系亲近,长幼关系和顺,然后礼义才能确立。因此,行冠礼之后,服饰才能完备;服饰完备之后,仪容才能端正,表情才能整齐,言辞才能和顺。所以说:冠礼是礼的开端。因此,古代的圣王重视冠礼。

古代行冠礼时,要通过占卜选择吉日和宾客,以此表示对冠礼的敬重;敬重冠礼就是重视礼;重视礼是国家的根本。

因此,冠礼在阼阶(主阶)举行,表示继承父位;在客位举行醮礼,三次加冠,一次比一次尊贵,表示加冠者有所成就;加冠后取字,表示成为成人。加冠者拜见母亲,母亲要回拜;拜见兄弟,兄弟也要回拜,因为加冠者已经成为成人,可以参与成人的礼仪。加冠者戴上玄冠,穿上玄端服,向君主献上礼物,接着又带着礼物拜见乡大夫和乡先生,表示以成人的身份相见。

成为成人的人,将要求他履行成人的礼仪。要求他履行成人的礼仪,就是要求他履行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的礼仪。要求一个人履行这四种礼仪,难道不应该重视吗?

因此,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忠诚君主、顺从长者的行为确立之后,才能成为真正的人;能够成为真正的人,然后才能治理他人。因此,圣王重视礼。所以说:冠礼是礼的开端,是重要的嘉礼。因此,古代重视冠礼;重视冠礼,所以要在宗庙中举行;在宗庙中举行,表示对冠礼的尊重;尊重冠礼,就不敢擅自轻视它;不敢擅自轻视冠礼,所以谦卑地尊重先祖。

解释:

这段文字阐述了冠礼的重要性及其在礼义体系中的地位。冠礼是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的仪式,象征着从少年步入成人阶段,开始承担社会责任和家庭义务。通过冠礼,个人被赋予成人的身份,并被要求履行相应的礼仪规范,如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忠诚君主、顺从长者等。这些行为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社会秩序和和谐的基础。

冠礼的举行过程体现了对礼的敬重,如通过占卜选择吉日和宾客,仪式在宗庙中举行等,这些都强调了冠礼的庄重性和神圣性。冠礼不仅是个人成长的标志,也是社会对个人行为的期待和要求的开始。通过冠礼,个人被赋予成人的责任和义务,开始参与社会的礼仪体系,进而成为治理社会的一部分。

因此,冠礼被视为礼的开端,是个人进入社会礼仪体系的第一步。圣王重视冠礼,因为它不仅是个人成长的标志,也是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基础。通过冠礼,个人被要求履行成人的礼仪,进而成为真正的人,并具备治理他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