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部·水蛇
释名公蛎蛇。
气味(肉)甘、大中型、寒、无毒。
主治消渴烦热。用活水蛇一条,肃去皮,炙黄为末,蜗牛五十个,水浸五日,取涎汁加蛇肉末、天花粉末,一起煎稠,再加麝香一分,和粟饭做成丸子,如绿豆在。每服十丸,姜汤送下。小儿骨疮。用《海上方》的治法:“小儿骨痛不堪言,出血流脓实可怜,寻取水蛇皮一个,烧灰油抹敷疮边。”手指天蛇毒疮。用水蛇一条,截去头尾,取中间如手指长一段,刮去骨肉,以蛇皮包手指上几天后即愈。
解释
水蛇是一种生活在水中或水边的蛇类,也被称为“公蛎蛇”。它的肉味道甘甜,性质偏寒,没有毒性。在中医中,水蛇的肉被用来治疗一些与热有关的疾病,比如消渴(类似于现代的糖尿病症状,表现为口渴、多尿等)和烦热(身体发热、烦躁不安)。
具体来说,治疗消渴烦热的方法是:取一条活的水蛇,去掉皮,烤黄后磨成粉末。同时,取五十个蜗牛,用水浸泡五天,收集它们的涎汁。将蛇肉末、蜗牛涎汁和天花粉(一种中药材)一起煎煮,直到变得浓稠。最后加入少量麝香,用粟米饭做成像绿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丸,用姜汤送下。
对于小儿骨疮(骨头或关节的疼痛、流脓等),可以用水蛇皮来治疗。具体方法是:取一个水蛇皮,烧成灰,然后用油调和,涂抹在疮口周围。
如果手指上长了天蛇毒疮(一种皮肤感染或疮疖),可以用一段水蛇皮来治疗。具体方法是:取一条水蛇,去掉头和尾,取中间一段,长度与手指相当,刮去骨肉,只用蛇皮包裹手指,几天后疮就会痊愈。
这些方法都是古代中医的经验总结,现代医学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