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部·蜚蠊
释名石姜、负盘、滑虫、茶婆虫、香娘子。
气味咸、寒、有毒。
主治瘀血,症坚,寒热,下气,利血脉。
附方蜚蠊今通称蟑螂,苏州民间用以治小儿因缺乳而引起的形瘦神疲、腹胀泄泻等症。
解释
蜚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蟑螂,在古代医学中有多种别名,比如石姜、负盘、滑虫、茶婆虫、香娘子等。它的药性被描述为咸、寒,并且有一定的毒性。
在中医里,蜚蠊被用来治疗一些特定的病症。比如,它可以化解体内的瘀血,缓解因气血不畅导致的肿块和硬结,还能调节身体的寒热状态,帮助降气,促进血脉的流通。
此外,在苏州的民间,人们会用蜚蠊来治疗因母乳不足而导致的小儿消瘦、精神疲惫、腹胀和腹泻等症状。虽然蟑螂在现代生活中被视为害虫,但在古代中医中,它被认为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