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部·艾
释名冰台、医草、黄草艾蒿。
气味苦、微温、无毒。
主治流行伤寒(头痛。大烧,脉盛等)。用干艾叶三程式,加水一斗,煮成一程式,一次服完。出汗为好。妊中作寒(大烧,发斑一由红变黑溺血)。用艾叶一团,如鸡蛋大,加酒三升,煮成二升半,分两次服。中风口歪。用五寸左右的小竹筒一根,一头插入耳内。中风口噤。用熟艾灸承浆穴与颊车穴,各五壮。咽喉肿痛。用嫩艾捣汁,细细咽下。又方:用艾叶一把,同醋捣烂,敷喉部。癫痫诸风。用熟艾灸前后阴之间。灸数随年岁增减。小儿撮口脐风。用艾叶烧灰。满填脐中,外用布缚定。或用蒜盖脐部,隔蒜用艾绒灸之。肛烂(病人齿失色,舌变白,喜睡如痴,或下痢。肛被虫蚀,烂见肠了,便难救。此病古称狐惑)。用艾在管中烧着,熏下部令烟直达患处。艾中加少放雄黄一财烟熏,效果更好。头风面疮,痒出黄水。用艾二两,加醋一升,煎成浓汁,摊纸上贴疮,一天换二、三次。蛔虫病(心痛如刺,口吐清水)。用白熟艾一升,加水三升,煮成一程式内服,能把虫吐出。又方:取生艾捣汁,天明时,先吃一点香甜食品,随好服艾汁一程式,可把虫打下。白痢。用陈艾四两、干姜(炮)三两,共研为末,加醋煮陈米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七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久痢。用艾叶、陈皮等分,煎服。也可用这两味药共研为末,加酒煮烂饭成丸子。每服二、三十丸,盐汤送下。痔疮。先用槐柳汤洗过,再以艾灸七壮。血秽泻后即愈。妊娠下血。用艾叶三两,芎穷、甘草各二两,当归、地黄各三两,芍药四两,放入水五升、清酒五升中煮成三升,再加阿胶二两令化尽。每服一升。日服三次,此方中“胶艾汤”。胎动(或腰痛,或抢心,或下血,或倒产,子列腹中)。用艾叶一团,如鸡蛋大,加酒四升煮成二升,分二次服。妇女崩中,血出不止。用熟艾一团,如鸡蛋大,阿胶(炒为末)半两,干姜一钱,水五碗,同煎服(先煮艾、姜至二碗半,倒出药汁,加阿胶化开,分三次服,一天服尽)。产后下血。用干艾叶、老生姜各半两,煎浓汤服。忽然吐血。用熟艾三团,加水五程式煮成二程式,服。又方:熟艾烧灰。取二钱,水送服。盗汗不止。用熟艾二钱、白茯神三钱、乌梅三个,加水一杯煎至作诚,临时温服。水眼肿痛。用艾烧烟,将碗盖住,过会,刮取碗内烟煤,以温水调匀洗 眼,水中加一点黄连汁更好。脸上黑痣。用艾灰、桑灰各三程式,淋水循环几次取汁,浓煎成膏。常取少许敷痣上,能便痣烂脱。鹅掌风。用艾四至五两,加水四至五碗,煮五、六滚,倒入大口瓶内,将手心放在瓶口上,让热气熏。水冷,热后再熏。极为有效。小儿烂疮。用艾叶烧灰敷搽。疔疮肿毒。用艾蒿一担营业税灰。淋水取汁,以一、二合调和石灰成糊,先用针刺疮至痛,再点药,三遍后见效。背疮初发。在患处先贴上湿纸,先变干的地方是疮头,用艾烘灸,不计壮数。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毒即消散。如不散,也不能内攻了。此方被赞为神方。虫蛇咬伤。用艾灸几壮,有效。风虫牙痛。化蜡少许,摊在纸上,铺,艾一层,卷纸成筒,烧烟熏鼻。又用口呵吸烟气,即可止疼消肿。
附方艾的功用是温气血、逐寒湿、调经安胎。但艾性至热,不可久服。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可用熟艾装布袋中,兜着脐腹,便觉温适。患寒湿脚气的人,把艾放在补救内,疗效也很好。
解释
艾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在中医中有广泛的应用。它有不同的名字,比如冰台、医草、黄草艾蒿等。艾的气味偏苦,性质微温,没有毒性。中医常用它来治疗多种疾病,以下是它的主要用途和用法:
流行伤寒(表现为头痛、高烧、脉搏强等):用干艾叶三程式(一种古代计量单位),加水煮成汤,一次性喝完,出汗后症状会好转。
孕妇感冒发烧(伴有皮肤发斑、尿血):用鸡蛋大小的艾叶团,加酒煮成汤,分两次服用。
中风口歪:用小竹筒插入耳内,帮助矫正口歪。
中风口噤(嘴巴紧闭无法说话):用艾灸(一种中医治疗方法,用燃烧的艾草熏烤穴位)承浆穴和颊车穴,各灸五壮(壮是灸的次数单位)。
咽喉肿痛:用嫩艾叶捣汁,慢慢咽下。或者用艾叶加醋捣烂,敷在喉咙处。
癫痫:用艾灸前后阴之间的部位,灸的次数根据年龄调整。
小儿脐风(新生儿口唇紧闭、脐部不适):用艾叶烧灰填满脐部,或者用蒜片盖住脐部,隔蒜用艾灸。
肛烂(一种严重的肛门溃烂):用艾草烧烟熏患处,可以加入少量雄黄增强效果。
头风面疮(头皮或面部生疮,流黄水):用艾叶加醋煎成浓汁,敷在疮上,每天换几次。
蛔虫病(腹痛如针刺,口吐清水):用白熟艾煮水喝,可以驱虫。或者用生艾捣汁,空腹服用。
白痢(腹泻伴有白色黏液):用陈艾和干姜研末,加醋煮成丸子,空腹服用。
久痢(长期腹泻):用艾叶和陈皮煎服,或者研末做成丸子服用。
痔疮:先用槐柳汤清洗,再用艾灸七壮,可以缓解症状。
妊娠下血(孕妇出血):用艾叶和其他药材煮成汤,分三次服用。
胎动不安(孕妇腹痛、腰痛、出血等):用艾叶加酒煮汤,分两次服用。
妇女崩中(子宫大量出血):用熟艾、阿胶、干姜煮汤,分三次服用。
产后下血:用干艾叶和老生姜煮浓汤服用。
突然吐血:用熟艾煮汤喝,或者用艾灰冲水服用。
盗汗(夜间出汗):用熟艾、白茯神、乌梅煮汤,临时温服。
眼睛肿痛:用艾草烧烟,收集烟灰,用温水调匀洗眼。
脸上黑痣:用艾灰和桑灰煎成膏,敷在痣上,可以使痣脱落。
鹅掌风(手掌皮肤病变):用艾草煮水,熏蒸手掌,效果很好。
小儿烂疮:用艾叶烧灰敷在疮上。
疔疮肿毒:用艾蒿灰和石灰调成糊,敷在疮上。
背疮初发:用艾灸疮头,直到疼痛消失,毒气会消散。
虫蛇咬伤:用艾灸几壮,可以缓解症状。
牙痛:用艾草烧烟熏鼻,或者用口吸烟气,可以止痛消肿。
艾草的主要功效是温暖气血、驱散寒湿、调理月经和安胎。但艾草性质偏热,不宜长期使用。对于老年人或寒湿体质的人,可以用熟艾装在布袋里,放在腹部或脚部,帮助温暖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