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部·羊踯躅
释名黄踯躅、黄杜鹃、羊不食草、闹羊花、惊羊花,老虎花、玉枝。
气味(花)辛、温、有大毒。
主治风痰注痛。用羊踯躅花、天南星,一起生捣作饼,蒸四、五遍,以衡布袋收存。用时取焙为末,加蒸饼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温酒送下。腰脚骨痛,空心服;手臂痛,饭反服。风湿痹痛(手足身体收摄不遂,肢节疼痛,言语蹇涩)。用凌晨踯躅花,酒拦后蒸过,晒干,研为末。每服五分,以牛乳一合、酒二合调服。
解释
羊踯躅是一种植物,它有多个别名,比如黄杜鹃、闹羊花等。这种植物的花气味辛辣、性温,但含有剧毒。在中医中,羊踯躅花主要用于治疗风痰引起的疼痛。具体用法是:将羊踯躅花和天南星一起捣碎,做成饼状,蒸四到五次,然后用布袋装好保存。使用时,将饼焙干磨成粉末,加入蒸饼和成小丸子,每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丸,用温酒送下。如果是腰脚骨痛,应在空腹时服用;如果是手臂痛,则应在饭后服用。
此外,羊踯躅花还可以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表现为手脚活动不便、关节疼痛、说话困难等症状。具体用法是:将凌晨采摘的羊踯躅花用酒浸泡后蒸过,晒干后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分(约1.5克),用一合(约30毫升)牛乳和二合(约60毫升)酒调服。
需要注意的是,羊踯躅花有剧毒,使用时必须严格遵循剂量和用法,避免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