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部·甘遂
释名白泽、主田、鬼丑、陵泽、甘泽、重泽、苦泽
气味(根)苦、寒、有毒。
主治水肿腹满。用甘遂(炒)二钱二分、牵牛一两半,共研为末,煎为水剂,随时服用。身面浮肿。用甘遂二钱,生研为末,放入猪肾中,外包湿纸煨熟吃下。每日吃一次至四、五次。如觉腹鸣,小便亦通畅,即是见效肾水流注(腿膝挛急,四肢肿痛)。用上方加木香四钱,每用二钱,煨熟,温酒嚼下。泻下黄水为验。大小便不通用甘遂五钱(半生半炒)、胭脂坏了十文,共研匀。每服一钱,加白面四两,和水做成面片,煮熟淡食。待大小便通畅后,再服平胃散加熟附子,每取二钱煎服。水鼓气湍。用甘遂、大戟各一两,慢火炙后,共研为末。每取二、三分,加水半碗,煎开几次,待温服下。不过十服见效。脚气肿痛。和甘遂半两,木鳖子仁四个,共研为末。每取四钱,放入猪肾中,湿纸包好煨熟,空心吃,米汤送下。不过十服见效。疝气偏肿。用甘遂、茴香,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痞症(发热、盗汗、胸背疼痛)。用甘遂包在面中,放浆水内煮十沸,去面。把甘遂在微火上炒黄,研为末。大人每服三钱,小儿每服一钱,临星时服,冷蜜水送睛。忌油腻鱼肉。消渴。用甘遂(麸炒)半两、黄连两,共研细,加蒸饼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二丸,薄荷汤送下。忌甘草。风痰迷心癫痫。用甘遂二钱,研为末,放在猪心里。缚紧 ,纸懈,煨熟。取药出,加辰砂末一钱,分成四份。每服一份,半用过的猪心煎汤调下。以大便下恶物为效,否则须再次服药,此方名“遂心丹”。小儿马脾风(风热喘促,闷乱不安)。用甘遂(包面中,煮过)一钱半、辰砂(水飞)二钱半、轻四化建设少许,共研为末。服时,先取少许浆不,滴入一为油,然后放药末二、三分在油上。等药下沉,去浆灌服。此方名“无价散”。麻木疼痛。用甘遂二两、蓖麻子仁四两、樟脑一两,共捣作饼,贴患处。此方名“万灵膏”。内服甘草汤。突然耳聋。用甘遂半寸。棉裹插耳内,口中嚼少许甘草。

解释

甘遂是一种中药材,其根部有苦味,性寒,且有毒。它主要用于治疗与水肿、腹满、浮肿、小便不通、脚气肿痛等相关的症状。以下是具体用法和对应的病症:

  1. 水肿腹满:将炒过的甘遂和牵牛子一起研磨成粉末,煎成水剂,随时服用。
  2. 身面浮肿:将甘遂研磨成粉末,放入猪肾中,用湿纸包好煨熟后食用。每日吃一到五次,如果感到腹鸣且小便通畅,说明有效。
  3. 肾水流注(腿膝挛急,四肢肿痛):在上述方法中加入木香,煨熟后用温酒送服。如果泻下黄水,说明见效。
  4. 大小便不通:将半生半炒的甘遂与胭脂坏研磨均匀,加入白面做成面片,煮熟后淡食。待大小便通畅后,再服用平胃散加熟附子。
  5. 水鼓气湍:将甘遂和大戟慢火炙后研磨成粉末,煎开后温服。通常不超过十次见效。
  6. 脚气肿痛:将甘遂和木鳖子仁研磨成粉末,放入猪肾中煨熟后空腹食用,米汤送服。通常不超过十次见效。
  7. 疝气偏肿:将甘遂和茴香等分研磨成粉末,用酒送服。
  8. 痞症(发热、盗汗、胸背疼痛):将甘遂包在面中,煮过后微火炒黄,研磨成粉末,临睡前用冷蜜水送服。忌油腻鱼肉。
  9. 消渴:将麸炒的甘遂和黄连研磨成细粉,做成绿豆大小的丸子,用薄荷汤送服。忌甘草。
  10. 风痰迷心癫痫:将甘遂研磨成粉末,放入猪心中煨熟,取出后加辰砂末,分成四份,用猪心煎汤调服。如果大便排出恶物,说明见效。
  11. 小儿马脾风(风热喘促,闷乱不安):将煮过的甘遂、辰砂和轻粉研磨成粉末,用浆水调服。
  12. 麻木疼痛:将甘遂、蓖麻子仁和樟脑捣成饼,贴于患处。同时内服甘草汤。
  13. 突然耳聋:将甘遂用棉布包裹插入耳内,口中嚼少许甘草。

需要注意的是,甘遂有毒,使用时应谨慎,最好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