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部·石灰
释名亦名石垩、垩灰、希灰、煅石、白虎、矿灰。
气味辛、温、有毒。
主治中风口 。用新石灰,醋炒后,调如泥,涂口侧。口向左歪,涂右边;口向右歪,涂左边。很快奶可牵正。风牙肿痛。用放了两年的陈石灰、细辛,等分为末,擦牙。虫牙。用石灰和沙糖塞在牙中。干霍乱(按:症象是欲吐吐不出,欲 不出,心腹胀痛,烦闷欲死)。用多年的陈石灰,以沙糖沙漠中淡醋汤调服二钱。此方名“落盏汤”。偏坠气痛。用陈石灰(炒过)、五陪子、山栀子,等分为末,加面粉和醋调敷患处。白带白淫。用风化石灰一两、白茯苓三两,共研细,加糊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酒积下痢。用石灰五两,和水成球,外包黄泥,在火里烧煅一天一夜。去泥,研细,加醋和面粉,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姜汤送下。十年血痢。用石灰三升,熬黄。溶在一斗水里。等澄清后,每次饮此水一升,一天饮三次。虚冷脱肛。用石灰烧热,裹在布里,让病人坐在上面,冷了便换,有效。产后产门不闭,或阴道脱出。用石灰一斗,熬黄,加水二斗,澄清后熏下部。腹胁积块。用石灰半斤,盛瓦罐里炒至极热,加大黄末一两,炒红取出,再加桂末半两,略烧,加入米醋和成膏子,摊在布上贴患处。内服消块药。发落不止。用石灰三升,水拌炒焦,泡在三升酒中,每服三合,常令酒气相接,则新发更生。脸上黑痣。用水调石灰一碗,把完好的糯米若干粒半插石灰中,半露石灰外。过一夜,米色变如玻璃。治疗时,先以针轻拔黑痣,点少许玻璃状米粉在痣上。半天后,痣内有汁水流出,须挑去米粉,痣处两天不沾水,即愈。疔疮恶肿。用石灰、半夏,等分为末,敷患处。痰核恶肿(状如瘰疬,红肿发热,有时恶寒)。用石灰火煅为末,和白果肉同捣,贴患处;蜜调亦可。痄 (按:即腮腺炎,一作痄腮)。用醋调石灰敷肿痛处。多年恶疮。用陈石灰,研细,加鸡蛋清调成泥,煅过,再研。以姜汁调敷。丹毒。用醋和石灰涂之。风疹。治法同上。痱子。用石灰一两(煅过)、蛤粉二两、甘草一两,共研为末,作扑粉扑痱子上。汤火灼伤。陈石灰粉扑伤处,或加油调涂亦可。打伤肿痛。用新石灰粉加麻油调搽。刀伤。用石灰粉敷上,外用布裹,能止痛、止血,也好得快。如伤口很深,可稍加滑石粉。误吞金属物。用石灰加一小块硫磺(如皂角子大),共研细,酒送下。虫咬伤。用醋调石灰涂搽。
附方古坟里的石灰,名地龙骨,治顽疮很有效。船上的旧油石灰,名水龙骨,治刀伤、跌打损伤,亦能止血杀虫。

解释

石灰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具有辛、温、有毒的特性。它在中医中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用法:

  1. 中风口歪:将新石灰与醋炒后调成泥状,涂在口角处。如果口向左歪,涂右边;向右歪,涂左边,可以帮助恢复。

  2. 风牙肿痛:用存放两年的陈石灰和细辛,研磨成粉末,用来擦牙。

  3. 虫牙:将石灰和沙糖混合,塞在蛀牙中。

  4. 干霍乱(症状为欲吐吐不出、欲泻泻不出、心腹胀痛、烦闷欲死):用多年的陈石灰,加入沙糖、淡醋汤调服,称为“落盏汤”。

  5. 偏坠气痛(如疝气疼痛):将炒过的陈石灰、五倍子、山栀子等分研磨,加面粉和醋调敷患处。

  6. 白带白淫(妇科疾病):将风化石灰和白茯苓研磨成粉,加糊制成丸剂,空腹时用米汤送服。

  7. 酒积下痢(因饮酒导致的腹泻):将石灰加水成球,外包黄泥,烧煅后研磨,加醋和面粉制成丸剂,空腹时用姜汤送服。

  8. 十年血痢(长期便血):将石灰熬黄后溶于水,澄清后饮用。

  9. 虚冷脱肛(因体虚导致的脱肛):将石灰烧热,裹在布里,让病人坐在上面,冷了便换。

  10. 产后产门不闭或阴道脱出:将石灰熬黄后加水澄清,用来熏洗下部。

  11. 腹胁积块(腹部肿块):将石灰炒热后加大黄末、桂末,加米醋制成膏,贴在患处。

  12. 发落不止(脱发):将石灰炒焦后泡在酒中,常饮以促进新发生长。

  13. 脸上黑痣:将石灰调水,插入糯米,过夜后米色变如玻璃,用来点痣。

  14. 疔疮恶肿:将石灰和半夏研磨成粉,敷在患处。

  15. 痰核恶肿(如淋巴结肿大):将石灰煅烧后与白果肉捣碎,贴在患处。

  16. 痄腮(腮腺炎):用醋调石灰敷在肿痛处。

  17. 多年恶疮:将陈石灰与鸡蛋清调成泥,煅烧后研磨,用姜汁调敷。

  18. 丹毒:用醋和石灰涂抹。

  19. 风疹:同上。

  20. 痱子:将石灰、蛤粉、甘草研磨成粉,扑在痱子上。

  21. 汤火灼伤:用陈石灰粉扑在伤处,或加油调涂。

  22. 打伤肿痛:用新石灰粉加麻油调搽。

  23. 刀伤:用石灰粉敷上,外用布裹,能止痛止血。

  24. 误吞金属物:将石灰与硫磺研磨,用酒送服。

  25. 虫咬伤:用醋调石灰涂抹。

此外,古坟里的石灰(地龙骨)和船上的旧油石灰(水龙骨)也有特殊用途,分别用于治疗顽疮和刀伤、跌打损伤。

需要注意的是,石灰有毒,使用时需谨慎,最好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