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部·铜壶滴漏水

考释李时珍对该药未作释名和集解,仅在其主治项下转引前人虞抟(生卒年为公元1438~1517年)曰:“性滑,上可至颠,下可至泉,宜煎四末之药。”据考,我国古代常用铜壶装水滴漏计时。这种经过铜壶滴漏出的水就是铜壶滴漏水。可见此水在李时珍(生卒年为公元1518~1593年)之前的虞抟有关著述中已有药用记载,并非首出于《本草纲目》。

解释

铜壶滴漏水是一种古代用于计时的水,通过铜壶滴漏的方式收集。在中医中,这种水被认为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李时珍在他的著作中提到,这种水“性滑”,意思是它有一种滑润的特性,能够帮助药物更好地在体内发挥作用。虞抟曾指出,这种水可以“上可至颠,下可至泉”,意味着它能够到达身体的各个部位,适合用来煎煮那些需要深入体内的药物。虽然李时珍没有详细解释这种水的来源和性质,但他引用了虞抟的观点,说明在更早的时期,铜壶滴漏水就已经被用于医疗实践,并不是李时珍首次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