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部·楝
释名苦楝。实名金铃子。
气味苦、寒、有小毒。
主治热厥心前(或发或止,身热足寒,长期不愈)先灸大溪、昆仑两穴,引热下行,然后内服“金铃散”:用金铃子、元胡索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小儿冷疝(气痛、阴囊浮肿)。用金铃子(去核)五钱、吴茱萸二钱半,共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在。每服二、三十丸,盐汤送下。治疝肿痛。阴囊偏坠。用楝子肉五两,分作五份:一两用破故纸二钱炒黄,一两用小茴香三钱、食盐半钱同炒,一两用莱菔子一钱同炒, 一两用牵牛子三钱同炒,一两用斑蝥七枚(去头足)同炒。炒后,分别拣去食盐、莱菔、牵牛、班蝥,只留破故纸、茴香,与楝子同研为末,加酒、面糊为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窍主服,酒送下。又方:用楝子经酒润过,取肉一斤,分作四份:一份用小麦一合、斑蝥四十九个同炒熟,去蝥;一份用小麦合、巴豆四十九枚同炒熟,去豆;一份用小麦一合、巴戟肉一两同炒熟。去戟;一份用小茴香一合、食盐一两同炒熟,去盐。再加破故纸(酒炒)一两、广木香(不见火)一两,一起研为末,酒煮面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一天服三次。又方:有楝子肉四十九个,分作七份:一份用小茴香五钱同炒,一分同破故纸二钱半同炒,一份用黑牵牛二钱半同炒,一份用食盐二钱同炒,一份用萝卜子二钱半同炒,一份用巴豆十四个同炒,一份用斑蝥十四个(去头足)同炒。炒后,分别拣去萝卜子、巴豆、斑蝥三味,另加入青木香五钱,南木香、官桂各二钱半,各药共研为末,酒煮面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饭前服,盐汤送下。一天服三次。脏毒下血。用苦楝子炒黄并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至二十丸,米汤送下。腹中有虫。用楝实在苦酒中浸一夜,棉裹好,塞入肛门内。一天换二次。小便如膏,排出困难。用苦楝子、茴香等分,炒研为末。每服一钱,温酒送下。小儿疳疾。用苦楝子、川芎,等分为末,加猪胆汁调成丸子,米汤帝服适量。根及木皮:消渴有虫。用苦楝根白皮一把。切细,焙干,加麝香少许,添水二碗,煎成一碗,空心服下。打下虫后,其渴自止。小儿蛔虫。用楝木皮削去苍皮,加水煮汁,随小儿年龄适量饮食。又方:用楝木皮研末,米汤送服二钱。又方:用根皮同鸡蛋煮熟,空心吃睛,次日可将虫打邮。又方:用苦楝皮二两、白芜荑半两,共研为末,每取一、二钱,水煎服。此方“抵圣散”。又方:用楝白皮(去粗)二斤,切细,加不一斗,煮成汁三升,再熬成膏。五更时,温酒送服一匙,以虫下为度。小儿诸疮(恶疮、秃疮、蠼螋疮、浸淫疮等)。用楝树皮或枝烧灰敷疮上。如是干疮,则用猪油调灰涂搽。蜈蚣或蜂螫伤。和楝树枝叶捣汁搽。

解释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楝树(也叫苦楝)的各个部分及其在中医中的应用。楝树的果实叫金铃子,树皮和根也有药用价值。以下是具体解释:

  1. 热厥心前:这是一种症状,表现为身体发热但脚冷,可能反复发作。治疗方法是先灸大溪和昆仑两个穴位,帮助热往下走,然后服用“金铃散”,由金铃子和元胡索研成粉末,用温酒送服。

  2. 小儿冷疝:这是小孩的疝气问题,表现为气痛和阴囊浮肿。可以用金铃子和吴茱萸研成粉末,做成小丸子,用盐汤送服。

  3. 疝肿痛、阴囊偏坠:这是成年人的疝气问题,表现为阴囊肿痛或偏坠。可以用楝子肉与不同的药材(如破故纸、小茴香、莱菔子、牵牛子、斑蝥等)炒制后研成粉末,做成丸子,用酒送服。

  4. 脏毒下血:这是肠道毒素引起的便血。可以用炒黄的苦楝子研成粉末,加蜜做成丸子,用米汤送服。

  5. 腹中有虫:这是肠道寄生虫的问题。可以用楝实泡在醋里一夜,用棉布包好塞入肛门,每天换两次。

  6. 小便如膏,排出困难:这是尿液粘稠、排尿困难的问题。可以用苦楝子和茴香炒研成粉末,用温酒送服。

  7. 小儿疳疾:这是小孩的消化不良问题。可以用苦楝子和川芎研成粉末,加猪胆汁做成丸子,用米汤送服。

  8. 消渴有虫:这是糖尿病或口渴症状伴有寄生虫的问题。可以用苦楝根白皮煎水,空腹服用,帮助驱虫。

  9. 小儿蛔虫:这是小孩的蛔虫问题。可以用楝木皮煮水喝,或者研成粉末用米汤送服,或者用根皮煮鸡蛋吃。

  10. 小儿诸疮:这是小孩的各种皮肤病。可以用楝树皮或树枝烧成灰敷在疮上,或者用猪油调灰涂抹。

  11. 蜈蚣或蜂螫伤:这是被蜈蚣或蜜蜂蜇伤的问题。可以用楝树枝叶捣汁涂抹伤口。

总的来说,楝树的果实、树皮和根在中医中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尤其是与寄生虫、疝气、皮肤病和中毒相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