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部·牛
气味黄牛肉:甘、温、无毒。牛乳:甘、微寒、无毒。牛脑:甘、温、微毒。角胎:苦、温、无毒。牛尿:苦、辛、微温、无毒。牛屎:苦、寒、无毒。
主治牛乳:风热毒气。用煎牛乳一升、生牛乳一升,和匀,空心服。一天服三次。下虚消渴(心脾有热,下焦焦虚冷,小便多)。常喝牛乳或羊乳,每饮三、四合。黄牛肉:安中益气,养脾胃,补益腰脚,止消渴及唾涎 。水牛肉:安中益气,养脾办。健强筋骨,消水肿,除湿气。牛脑:吐血咯血,五劳七伤。用水牛脑一具,涂纸上阴干,杏仁(煮去皮)、胡桃仁、白蜜各一斤,香油四两,同熬干为末。每服二匙,空心服,烧酒送下。偏正头刚巧。用白芷、芎 各三钱,研为细末,以黄牛脑粘末,加酒煮熟,乘热吃下。酒醉无妨,醒则其病如失。甚效。脾积痞病。用黄牛脑一具,去皮筋,捣烂;另用皮硝末一斤,蒸饼六个,晒干,研细,与牛脑和匀,加粗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好酒送下。一天服三次,服至百日,见效。此方名“牛脑丸”。气积成块。用牛脑一具(去皮筋)、雄鸡肫一个(连里黄皮),一起放酒中浸中宿,捣烂,加入木香、沉香、砂仁各三两,皮硝一碗,共捣匀,在铜锅内以文武火烘干为末。再加轻粉三钱调交。每服二钱,空心服,烧酒送下。一天服三次。角胎(好年听坚骨):大肠冷痢。用牛角胎烧灰,每服二钱,水送下。一天服二次。大便下血。用黄年角胎一具,煅为末,同豉煮汁。每服二钱,一天服三次。赤白带。用牛角胎烧至烟断。附子以盐水浸七次(去皮),等分为末。每服二匙,空心服,酒送下。牛尿:水肿、腹胀、脚满,利不便。牛屎(亦牛洞):水肿溲涩。用黄牛屎一升,绞汁饮服。以小便通畅为见效。忌食盐。湿热黄病。用典牛屎晒干,研为末,加面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饭前服,开水送下。霍乱吐泻,四肢发冷。用黄牛屎半升,加水二升,煮开三次,取半升饮服。脚跟肿痛,不能着地。用牛屎加盐炒热包痛处。妊娠腰痛。用牛屎烧成末,每服一匙。一天服三次。小儿烂疮。用牛屎烧成灰封涂。兼灭瘢痕。痈肿不俣。用牛屎烧成末,调鸡蛋白封含沙射影。药干即换,有特效。乳痈初起。用牛屎和酒敷涂即消。背疮溃烂。用陈年牛屎晒干,研为末,加百草霜调匀敷患处。

解释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牛的不同部位及其在中医中的应用。以下是对每部分的简单解释:

  1. 黄牛肉:味道甘甜,性质温和,无毒。它有助于安中益气,滋养脾胃,补益腰脚,还能缓解消渴和唾涎过多的问题。

  2. 牛乳:味道甘甜,性质微寒,无毒。它常用于治疗风热毒气,下虚消渴(即心脾有热,下焦虚冷,导致小便过多)。常喝牛乳或羊乳可以缓解这些症状。

  3. 牛脑:味道甘甜,性质温和,微毒。它可用于治疗吐血、咯血、五劳七伤(指多种虚损性疾病)。此外,牛脑还可以用于治疗偏头痛、脾积痞病(脾脏积聚导致的痞块)和气积成块(气滞导致的肿块)。

  4. 角胎(牛角胎):味道苦,性质温和,无毒。它常用于治疗大肠冷痢(大肠寒湿导致的痢疾)、大便下血和赤白带(妇科疾病,表现为白带异常)。

  5. 牛尿:味道苦、辛,性质微温,无毒。它可用于治疗水肿、腹胀、脚满(脚部水肿)等,有利尿的作用。

  6. 牛屎(牛粪):味道苦,性质寒,无毒。它常用于治疗水肿、湿热黄病(湿热导致的黄疸)、霍乱吐泻、脚跟肿痛、妊娠腰痛、小儿烂疮、痈肿不溃、乳痈初起和背疮溃烂等。牛屎可以内服或外敷,具体用法根据病症不同而有所变化。

总的来说,牛的各个部位在中医中都有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常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妇科疾病以及皮肤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