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桓公四年
【经】
四年春正月,公狩于郎。
夏,天王使宰渠伯纠来聘。
【传】
四年春正月,公狩于郎。书时,礼也。
夏,周宰渠伯纠来聘。父在,故名。
秋,秦师侵芮,败焉,小之也。
冬,王师、秦师围魏,执芮伯以归。

注释

白话文翻译:

经:
- 四年春天正月,鲁桓公在郎地进行狩猎。
- 夏天,周天王派遣宰官渠伯纠来鲁国进行聘问。

传:
- 四年春天正月,鲁桓公在郎地进行狩猎。记载这件事是因为符合时令和礼仪。
- 夏天,周朝的宰官渠伯纠来鲁国进行聘问。因为他的父亲还在世,所以称他的名字。
- 秋天,秦国的军队侵犯芮国,结果被打败了,这是因为秦国轻视了芮国。
- 冬天,周天王的军队和秦国的军队包围了魏国,抓住了芮伯并带回了国都。

解释:

  1. 公狩于郎:鲁桓公在郎地进行狩猎。古代狩猎不仅是娱乐活动,也是军事训练和展示君主权威的一种方式。记载这件事是因为它符合时令和礼仪,表明桓公的行为是合乎礼制的。

  2. 天王使宰渠伯纠来聘:周天王派遣宰官渠伯纠来鲁国进行聘问。聘问是古代诸侯国之间或天子与诸侯之间的一种外交礼仪,表示友好和尊重。渠伯纠的名字被提及,是因为他的父亲还在世,按照当时的礼制,称呼名字表示尊重。

  3. 秦师侵芮,败焉,小之也:秦国的军队侵犯芮国,结果被打败了。这是因为秦国轻视了芮国,认为芮国弱小,结果却遭到了失败。这说明轻视对手往往会带来不利的后果。

  4. 王师、秦师围魏,执芮伯以归:周天王的军队和秦国的军队联合包围了魏国,抓住了芮伯并带回了国都。这表明周天王和秦国联合起来对付魏国,可能是因为魏国与芮国有关联,或者是出于其他政治目的。

这段古文主要记载了鲁桓公四年的几件大事,包括鲁桓公的狩猎、周天王的聘问、秦国的军事行动以及周天王和秦国的联合行动。通过这些事件,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