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桓公元年
【经】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三月,公会郑伯于垂,郑伯以璧假许田。
夏四月丁未,公及郑伯盟于越。
秋,大水。
冬十月。
【传】
元年春,公即位,修好于郑。郑人请复祀周公,卒易祊田。公许之。三月,郑伯以璧假许田,为周公,祊故也。
夏四月丁未,公及郑伯盟于越,结祊成也。盟曰:“渝盟无享国。”
秋,大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冬,郑伯拜盟。
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
注释
白话文翻译
经
-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桓公元年春天,周王的正月,鲁桓公即位。
三月,公会郑伯于垂,郑伯以璧假许田。
三月,鲁桓公在垂地会见郑伯,郑伯用玉璧换取许田。夏四月丁未,公及郑伯盟于越。
夏季四月丁未日,鲁桓公与郑伯在越地结盟。秋,大水。
秋天,发生了大洪水。冬十月。
冬季十月。
传
- 元年春,公即位,修好于郑。郑人请复祀周公,卒易祊田。公许之。三月,郑伯以璧假许田,为周公,祊故也。
桓公元年春天,鲁桓公即位,与郑国修好。郑国人请求恢复祭祀周公,并最终交换祊田。鲁桓公同意了。三月,郑伯用玉璧换取许田,这是为了周公和祊田的缘故。
夏四月丁未,公及郑伯盟于越,结祊成也。盟曰:“渝盟无享国。”
夏季四月丁未日,鲁桓公与郑伯在越地结盟,这是为了完成祊田的交换。盟约上说:“违背盟约的人将无法享有国家。”秋,大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秋天,发生了大洪水。凡是平原地区出现水灾,都称为大水。冬,郑伯拜盟。
冬季,郑伯前来拜谢盟约。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
宋国的华父督在路上见到孔父的妻子,目光追随着她,并说:“美丽而艳丽。”
解释
这段古文记载了鲁桓公元年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主要涉及鲁国与郑国之间的外交活动和自然灾害。
鲁桓公即位:桓公元年春天,鲁桓公正式即位,成为鲁国的君主。
与郑国修好:鲁桓公即位后,致力于与郑国建立友好关系。郑国提出恢复祭祀周公,并交换祊田,鲁桓公同意了这一请求。
玉璧换许田:三月,郑伯用玉璧换取鲁国的许田,这是为了完成祭祀周公和交换祊田的协议。
越地结盟:四月,鲁桓公与郑伯在越地结盟,盟约中明确规定,违背盟约的人将无法享有国家。
大洪水:秋天,鲁国发生了大洪水,这是平原地区的水灾。
郑伯拜盟:冬季,郑伯前来拜谢盟约,表示对盟约的重视和遵守。
华父督见孔父之妻:宋国的华父督在路上见到孔父的妻子,对她的美貌表示赞赏,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鲁桓公即位初期的外交活动,还通过自然现象和人物互动,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政治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