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桓公三年
【经】
三年春正月,公会齐侯于嬴。
夏,齐侯、卫侯胥命于蒲。
六月,公会杞侯于郕。
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
公子翚如齐逆女。
九月,齐侯送姜氏于讙。公会齐侯于讙。夫人姜氏至自齐。
冬,齐侯使其弟年来聘。
有年。
【传】
三年春,曲沃武公伐翼,次于陉庭。韩万御戎,梁弘为右,逐翼侯于汾隰,骖[插图]而止。夜获之,及栾共叔。
会于嬴,成昏于齐也。
夏,齐侯、卫侯胥命于蒲,不盟也。
公会杞侯于郕,杞求成也。
秋,公子翚如齐逆女。修先君之好,故曰公子。齐侯送姜氏,非礼也。凡公女嫁于敌国,姊妹则上卿送之,以礼于先君;公子则下卿送之;于大国,虽公子亦上卿送之;于天子,则诸卿皆行,公不自送;于小国,则上大夫送之。
冬,齐仲年来聘,致夫人也。
芮伯万之母芮姜恶芮伯之多宠人也,故逐之,出居于魏。
注释
白话文翻译
经:
三年春正月,桓公在嬴地与齐侯会面。
夏天,齐侯和卫侯在蒲地互相命令。
六月,桓公在郕地与杞侯会面。
秋天七月壬辰日,发生日食,日全食。
公子翚前往齐国迎娶女子。
九月,齐侯将姜氏送到讙地。桓公在讙地与齐侯会面。夫人姜氏从齐国到来。
冬天,齐侯派他的弟弟年来访。
这一年有丰收。
传:
三年春天,曲沃武公攻打翼地,驻扎在陉庭。韩万驾驶战车,梁弘作为车右,在汾隰追击翼侯,骖马停下来。夜晚捕获了翼侯,以及栾共叔。
在嬴地会面,是为了与齐国联姻。
夏天,齐侯和卫侯在蒲地互相命令,但没有结盟。
桓公在郕地与杞侯会面,是因为杞国请求和解。
秋天,公子翚前往齐国迎娶女子。这是为了继承先君的友好关系,所以称为公子。齐侯送姜氏,这是不合礼制的。凡是公女嫁给同等地位的国家,如果是姐妹,就由上卿送行,以礼待先君;如果是公子,就由下卿送行;如果是嫁给大国,即使是公子也由上卿送行;如果是嫁给天子,则由所有卿士都去,公不亲自送行;如果是嫁给小国,就由上大夫送行。
冬天,齐仲年来访,是为了表达对齐夫人的敬意。
芮伯万的母亲芮姜厌恶芮伯宠爱的人太多,所以将他驱逐,让他住在魏地。
解释
这段古文主要记载了鲁桓公三年(公元前709年)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包括政治会面、联姻、日食、以及国内外的政治动态。
政治会面:桓公在嬴地与齐侯会面,这是为了巩固两国关系,特别是为了联姻。夏天,齐侯和卫侯在蒲地互相命令,但没有正式结盟,这可能是因为双方有共同的敌人或利益。
联姻:公子翚前往齐国迎娶女子,这是为了继承先君的友好关系。齐侯将姜氏送到讙地,桓公在讙地与齐侯会面,夫人姜氏从齐国到来。这表明鲁国和齐国通过联姻来巩固两国关系。
日食:秋天七月壬辰日发生日食,日全食。在古代,日食被视为不祥之兆,可能预示着国家将有重大变故。
国内政治:冬天,齐侯派他的弟弟年来访,这是为了表达对齐夫人的敬意。此外,芮伯万的母亲芮姜因为厌恶芮伯宠爱的人太多,所以将他驱逐,让他住在魏地。这表明国内政治斗争激烈,家族内部矛盾激化。
这段古文通过记载这些事件,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联姻的重要性、以及国内政治的动荡。同时,也展示了古代人们对天象的重视,认为天象变化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