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公·庄公十四年
【经】
十有四年春,齐人、陈人、曹人伐宋。
夏,单伯会伐宋。
秋七月,荆入蔡。
冬,单伯会齐侯、宋公、卫侯、郑伯于鄄。
【传】
十四年春,诸侯伐宋,齐请师于周。
夏,单伯会之,取成于宋而还。
郑厉公自栎侵郑,及大陵,获傅瑕。傅瑕曰:“苟舍我,吾请纳君。”与之盟而赦之。六月甲子,傅瑕杀郑子及其二子而纳厉公。
初,内蛇与外蛇斗于郑南门中,内蛇死。六年而厉公入。公闻之,问于申[插图]曰:“犹有妖乎?”对曰:“人之所忌,其气焰以取之,妖由人兴也。人无衅焉,妖不自作。人弃常则妖兴,故有妖。”
厉公入,遂杀傅瑕。使谓原繁曰:“傅瑕贰,周有常刑,既伏其罪矣。纳我而无二心者,吾皆许之上大夫之事,吾愿与伯父图之。且寡人出,伯父无裏言;入,又不念寡人,寡人憾焉。”对曰:“先君桓公命我先人典司宗祏。社稷有主而外其心,其何贰如之?苟主社稷,国内之民其谁不为臣?臣无二心,天之制也。子仪在位十四年矣,而谋召君者,庸非贰乎。庄公之子犹有八人,若皆以官爵行赂,劝贰而可以济事,君其若之何?臣闻命矣。”乃缢而死。
蔡哀侯为莘故,绳息妫以语楚子。楚子如息,以食入享,遂灭息。以息妫归,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问之,对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楚子以蔡侯灭息,遂伐蔡。
秋七月,楚入蔡。君子曰:“《商书》所谓‘恶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乡迩,其犹可扑灭’者,其如蔡哀侯乎。”
冬,会于鄄,宋服故也。
注释
白话文翻译
《春秋》庄公十四年
【经】
十四年春天,齐国、陈国、曹国联合攻打宋国。
夏天,单伯与诸侯会合,一起攻打宋国。
秋天七月,楚国入侵蔡国。
冬天,单伯与齐侯、宋公、卫侯、郑伯在鄄地会面。
【传】
十四年春天,诸侯联合攻打宋国,齐国向周王室请求出兵。
夏天,单伯与诸侯会合,成功迫使宋国屈服,然后返回。
郑厉公从栎地入侵郑国,到达大陵,俘获了傅瑕。傅瑕说:“如果放了我,我愿意帮助您回国。”郑厉公与他结盟并赦免了他。六月甲子日,傅瑕杀死了郑子及其两个儿子,迎立郑厉公回国。
起初,郑国南门内有一条内蛇与一条外蛇争斗,内蛇死了。六年后,郑厉公回国。郑厉公听说这件事,问申[插图]:“这难道是有妖怪吗?”申[插图]回答说:“人所忌讳的事情,是因为他的气焰招致的,妖怪是由人引起的。人如果没有过错,妖怪不会自己出现。人如果抛弃了常理,妖怪就会兴起,所以会有妖怪。”
郑厉公回国后,立即杀死了傅瑕。他对原繁说:“傅瑕有二心,周朝有固定的刑法,他已经伏法了。那些帮助我回国并且没有二心的人,我都答应给他们上大夫的职位,我希望与伯父您一起谋划。而且我流亡在外时,伯父没有给我帮助;我回国后,伯父也没有关心我,我感到遗憾。”原繁回答说:“先君桓公命令我的祖先掌管宗庙。国家有君主却心怀二心,还有什么比这更二心的呢?如果君主能够治理国家,国内的百姓谁会不成为臣子呢?臣子没有二心,这是天意。子仪在位十四年,却密谋召您回国,这难道不是二心吗?庄公的儿子还有八人,如果他们都用官爵来行贿,劝诱二心以成就大事,您将如何应对?我已经听到您的命令了。”于是原繁上吊自杀了。
蔡哀侯因为莘地的事情,用息妫的事情来挑拨楚王。楚王前往息国,以宴请为名进入息国,随后灭掉了息国,并将息妫带回楚国。息妫为楚王生了堵敖和成王,但她一直沉默不语。楚王问她为什么,她回答说:“我作为一个妇人,却侍奉了两个丈夫,即使不能死,又有什么可说的呢?”楚王因为蔡哀侯灭掉了息国,于是攻打蔡国。
秋天七月,楚国入侵蔡国。君子评论说:“《商书》中所说的‘恶行容易传播,就像火在原野上蔓延,无法靠近,难道还能扑灭吗’,这就像蔡哀侯一样。”
冬天,诸侯在鄄地会面,是因为宋国已经屈服了。
解释
这段古文记载了春秋时期鲁庄公十四年发生的一系列历史事件,主要涉及诸侯之间的战争、政治斗争以及人物命运的变化。
诸侯伐宋:齐国、陈国、曹国联合攻打宋国,齐国还向周王室请求出兵,显示了周王室的权威和诸侯之间的联盟关系。
郑厉公复国:郑厉公从流亡地回国,通过傅瑕的帮助成功夺回君位。傅瑕虽然帮助了郑厉公,但最终还是被郑厉公处死,显示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原繁的自杀:原繁是郑国的忠臣,他坚守原则,不愿参与政治斗争,最终选择自杀,体现了古代士人的气节和忠诚。
楚灭息国:楚国利用蔡哀侯的挑拨,灭掉了息国,并将息妫带回楚国。息妫的沉默反映了她在政治斗争中的无奈和痛苦。
楚入蔡国:楚国在灭掉息国后,继续攻打蔡国,显示了楚国在春秋时期的扩张野心。
诸侯会于鄄:诸侯在鄄地会面,是因为宋国已经屈服,显示了诸侯之间的外交活动和权力平衡。
这段古文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展现了春秋时期诸侯之间的复杂关系、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以及人物的命运变化,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道德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