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公·庄公十二年
【经】
十有二年春,王三月,纪叔姬归于酅。
夏四月。
秋八月甲午,宋万弑其君捷,及其大夫仇牧。
冬十月,宋万出奔陈。
【传】
十二年秋,宋万弑闵公于蒙泽。遇仇牧于门,批而杀之。遇大宰督于东宫之西,又杀之。立子游。群公子奔萧,公子御说奔亳。南宫牛、猛获帅师围亳。
冬十月,萧叔大心及戴、武、宣、穆、庄之族,以曹师伐之。杀南宫牛于师,杀子游于宋,立桓公。猛获奔卫;南宫万奔陈,以乘车辇其母,一日而至。宋人请猛获于卫。卫人欲勿与,石祁子曰:“不可。天下之恶一也,恶于宋而保于我,保之何补?得一夫而失一国,与恶而弃好,非谋也。”卫人归之。亦请南宫万于陈,以赂。陈人使妇人饮之酒,而以犀革裹之,比及宋,手足皆见。宋人皆醢之。

注释

白话文翻译

庄公十二年

经:

  • 十二年春天,周王三月,纪叔姬回到酅地。
  • 夏天四月。
  • 秋天八月甲午日,宋国的宋万杀了他的国君捷,以及大夫仇牧。
  • 冬天十月,宋万逃亡到陈国。

传:

  • 十二年秋天,宋万在蒙泽杀了宋闵公。在门口遇到仇牧,把他打死了。在东宫的西边遇到大宰督,又把他杀了。立子游为国君。其他公子们逃到萧地,公子御说逃到亳地。南宫牛和猛获率领军队包围了亳地。
  • 冬天十月,萧叔大心和戴、武、宣、穆、庄等家族,率领曹国的军队讨伐宋万。在军队中杀了南宫牛,在宋国杀了子游,立桓公为国君。猛获逃到卫国;南宫万逃到陈国,用车子载着他的母亲,一天就到了。宋国向卫国请求交出猛获。卫国人不想交出来,石祁子说:“不行。天下的恶人是一样的,在宋国作恶而在我们这里保护他,保护他有什么好处?得到一个人而失去一个国家,与恶人交好而抛弃友谊,这不是好主意。”卫国人把猛获交了出来。宋国也向陈国请求交出南宫万,并送了礼物。陈国人让妇人给他喝酒,用犀牛皮把他裹起来,等到宋国时,手脚都露出来了。宋国人把他剁成了肉酱。

解释

这段古文记载了春秋时期宋国的一场政变和后续的复仇行动。以下是逐句解释:

  1. 纪叔姬归于酅:纪叔姬是纪国的公主,她回到了酅地。酅是纪国的地名,这里可能是指她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2. 宋万弑其君捷,及其大夫仇牧:宋万是宋国的大臣,他杀了国君捷,还杀了大夫仇牧。这表明宋国内部发生了严重的政变。

  3. 宋万出奔陈:宋万在政变后逃亡到陈国,寻求庇护。

  4. 宋万弑闵公于蒙泽:宋万在蒙泽这个地方杀了宋闵公。蒙泽是宋国的一个地名。

  5. 遇仇牧于门,批而杀之:宋万在门口遇到仇牧,把他打死了。这表明宋万在政变中对反对他的人进行了清洗。

  6. 遇大宰督于东宫之西,又杀之:宋万在东宫的西边遇到大宰督,又把他杀了。大宰督是宋国的高级官员,这表明宋万的政变涉及到了高层的权力斗争。

  7. 立子游:宋万立子游为国君。子游可能是宋国的公子之一,被宋万立为傀儡国君。

  8. 群公子奔萧,公子御说奔亳:其他公子们逃到萧地,公子御说逃到亳地。这表明宋国的公子们对宋万的政变感到不安,纷纷逃亡。

  9. 南宫牛、猛获帅师围亳:南宫牛和猛获率领军队包围了亳地。亳地是公子御说逃亡的地方,这表明宋万派兵追捕逃亡的公子。

  10. 萧叔大心及戴、武、宣、穆、庄之族,以曹师伐之:萧叔大心和戴、武、宣、穆、庄等家族,率领曹国的军队讨伐宋万。这表明宋国的其他家族联合起来,反对宋万的政变。

  11. 杀南宫牛于师,杀子游于宋,立桓公:在军队中杀了南宫牛,在宋国杀了子游,立桓公为国君。这表明反对宋万的势力取得了胜利,桓公被立为新国君。

  12. 猛获奔卫;南宫万奔陈,以乘车辇其母,一日而至:猛获逃到卫国;南宫万逃到陈国,用车子载着他的母亲,一天就到了。这表明南宫万在逃亡时带上了他的母亲,并且逃亡速度很快。

  13. 宋人请猛获于卫:宋国向卫国请求交出猛获。这表明宋国希望将逃亡的猛获引渡回国。

  14. 卫人欲勿与,石祁子曰:“不可。天下之恶一也,恶于宋而保于我,保之何补?得一夫而失一国,与恶而弃好,非谋也。”卫人归之:卫国人不想交出来,石祁子说:“不行。天下的恶人是一样的,在宋国作恶而在我们这里保护他,保护他有什么好处?得到一个人而失去一个国家,与恶人交好而抛弃友谊,这不是好主意。”卫国人把猛获交了出来。这表明卫国在权衡利弊后,决定将猛获引渡给宋国。

  15. 亦请南宫万于陈,以赂:宋国也向陈国请求交出南宫万,并送了礼物。这表明宋国希望通过贿赂陈国,将南宫万引渡回国。

  16. 陈人使妇人饮之酒,而以犀革裹之,比及宋,手足皆见:陈国人让妇人给他喝酒,用犀牛皮把他裹起来,等到宋国时,手脚都露出来了。这表明陈国在引渡南宫万时,采取了特殊的手段,可能是为了防止他逃跑或反抗。

  17. 宋人皆醢之:宋国人把他剁成了肉酱。这表明宋国对南宫万进行了极其残酷的惩罚,以警示他人。

总结

这段古文详细记载了宋国的一场政变和后续的复仇行动。宋万通过政变夺取了政权,但最终被反对势力推翻,并被残酷处死。这段历史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内部的权力斗争和残酷的政治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