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公·庄公六年
【经】
六年春,王正月,王人子突救卫。
夏六月,卫侯朔入于卫。
秋,公至自伐卫。螟。
冬,齐人来归卫俘。
【传】
六年春,王人救卫。
夏,卫侯入,放公子黔牟于周,放甯跪于秦,杀左公子洩、右公子职,乃即位。君子以二公子之立黔牟为不度矣。夫能固位者必度于本末而后立衷焉。不知其本,不谋。知本之不枝,弗强。《诗》云:“本枝百世。”
冬,齐人来归卫宝,文姜请之也。
楚文王伐申,过邓。邓祁侯曰:“吾甥也。”止而享之。骓甥、耼甥、养甥请杀楚子,邓侯弗许。三甥曰:“亡邓国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图,后君噬齐,其及图之乎?图之,此为时矣。”邓侯曰:“人将不食吾馀。”对曰:“若不从三臣,抑社稷实不血食,而君焉取余。”弗从。还年,楚子伐邓。十六年,楚复伐邓,灭之。
注释
白话文翻译
【经】
六年春天,周王的正月,周王的使者子突去救援卫国。
夏天六月,卫侯朔回到卫国。
秋天,庄公从讨伐卫国归来。发生了螟灾。
冬天,齐国人来归还卫国的俘虏。
【传】
六年春天,周王的使者去救援卫国。
夏天,卫侯朔回到卫国,将公子黔牟流放到周地,将甯跪流放到秦国,杀了左公子洩和右公子职,然后即位。君子认为二公子立黔牟为君是不合时宜的。能够稳固地位的人必须考虑事情的本末,然后才能立下合适的继承人。不了解根本,就不应该谋划。知道根本却没有枝干,也不应该勉强。《诗经》说:“本枝百世。”
冬天,齐国人来归还卫国的宝物,这是文姜请求的。
楚文王攻打申国,路过邓国。邓祁侯说:“这是我的外甥。”于是留住他并设宴款待。骓甥、耼甥、养甥请求杀掉楚文王,邓侯不同意。三位外甥说:“灭亡邓国的,必定是这个人。如果不早点除掉他,以后君主后悔也来不及了,现在正是时候。”邓侯说:“人们将不会吃我的剩饭。”三位外甥回答说:“如果不听从我们三人的建议,国家将不再有祭祀,君主又从哪里得到剩饭呢?”邓侯没有听从。第二年,楚文王攻打邓国。十六年后,楚国再次攻打邓国,最终灭掉了邓国。
解释
这段古文记载了《左传》中庄公六年的历史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周王救援卫国:周王派遣使者子突去救援卫国,显示了周王对诸侯国的保护和干预。
卫侯朔的即位:卫侯朔回到卫国后,流放了公子黔牟和甯跪,并杀死了左公子洩和右公子职,然后即位。君子认为二公子立黔牟为君是不合时宜的,强调了立君需要考虑根本和枝干,不能勉强。
齐国归还卫国俘虏:齐国人来归还卫国的俘虏,这是文姜请求的,显示了诸侯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和相互影响。
楚文王攻打申国和邓国:楚文王攻打申国时路过邓国,邓祁侯款待了他。邓侯的三位外甥建议杀掉楚文王,但邓侯没有听从。最终,楚国在十六年后灭掉了邓国,显示了邓侯的短视和楚国的强大。
这段古文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政治斗争,同时也强调了立君和治国需要考虑长远和根本,不能只看眼前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