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公·庄公二十四年
【经】
二十有四年春,王三月,刻桓宫桷。
葬曹庄公。
夏,公如齐逆女。
秋,公至自齐。
八月丁丑,夫人姜氏入。
戊寅,大夫、宗妇觌,用币。
大水。
冬,戎侵曹。
曹羁出奔陈。
赤归于曹。
郭公。
【传】
二十四年春,刻其桷,皆非礼也。御孙谏曰:“臣闻之,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先君有共德而君纳诸大恶,无乃不可乎?”
秋,哀姜至。公使宗妇觌,用币,非礼也。御孙曰:“男贽大者玉帛,小者禽鸟,以章物也。女贽不过榛栗枣脩,以告虔也。今男女同贽,是无别也。男女之别,国之大节也,而由夫人乱之,无乃不可乎?”
晋士蒍又与群公子谋,使杀游氏之二子。士[插图]告晋侯曰:“可矣。不过二年,君必无患。”
注释
白话文翻译
庄公二十四年
【经】
- 二十四年春天,周历三月,鲁国在桓宫的椽子上雕刻花纹。
- 安葬了曹庄公。
- 夏天,鲁庄公前往齐国迎娶女子。
- 秋天,鲁庄公从齐国返回。
- 八月丁丑日,夫人姜氏进入鲁国。
- 戊寅日,大夫和宗妇们拜见夫人,使用了玉帛作为礼物。
- 发生了大洪水。
- 冬天,戎族入侵曹国。
- 曹国的曹羁逃奔到陈国。
- 赤回到曹国。
- 郭公。
【传】
二十四年春天,鲁国在桓宫的椽子上雕刻花纹,这是不合礼制的。御孙劝谏说:“我听说,节俭是德行的共同表现;奢侈是恶行的最大表现。先君有共同的德行,而您现在却接纳了极大的恶行,这恐怕不合适吧?”
秋天,哀姜来到鲁国。鲁庄公让宗妇们拜见哀姜,并使用玉帛作为礼物,这也是不合礼制的。御孙说:“男子进献的礼物,大的是玉帛,小的是禽鸟,用来表示物品的等级。女子进献的礼物不过是榛子、栗子、枣子和干肉,用来表示虔诚。现在男女使用相同的礼物,这是没有区别了。男女的区别是国家的重要礼仪,而由夫人来扰乱它,这恐怕不合适吧?”
晋国的士蒍又与群公子合谋,让他们杀了游氏的两个儿子。士蒍告诉晋侯说:“可以了。不过两年,您一定没有忧患了。”
解释
这段古文主要记载了鲁庄公二十四年的历史事件,以及一些相关的礼仪问题和政治阴谋。
雕刻桓宫椽子:鲁国在桓宫的椽子上雕刻花纹,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合礼制的行为。御孙的劝谏强调了节俭是美德,奢侈是恶行,批评鲁庄公违背了先君的德行。
安葬曹庄公:曹庄公去世,鲁国参与了他的葬礼。
鲁庄公迎娶齐国女子:鲁庄公前往齐国迎娶女子,这是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常见联姻行为。
夫人姜氏进入鲁国:姜氏是鲁庄公迎娶的齐国女子,她进入鲁国后,鲁国的大夫和宗妇们拜见她,并使用玉帛作为礼物。御孙认为这是不合礼制的,因为男女进献的礼物应该有所区别,以体现国家的重要礼仪。
大洪水:这一年发生了大洪水,可能是自然灾害的记录。
戎族入侵曹国:戎族入侵曹国,曹国的曹羁逃奔到陈国,赤回到曹国。这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和外交关系。
郭公:可能是对某位人物的称呼,具体事迹不详。
晋国的政治阴谋:晋国的士蒍与群公子合谋,杀了游氏的两个儿子,并告诉晋侯两年内不会有忧患。这反映了当时晋国内部的权力斗争和政治阴谋。
这段古文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展示了当时的礼仪制度、政治斗争和外交关系,反映了春秋时期的社会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