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公·庄公二十九年
【经】
二十有九年春,新延厩。
夏,郑人侵许。
秋,有蜚。
冬十有二月,纪叔姬卒。城诸及防。
【传】
二十九年春,新作延厩,书不时也。凡马日中而出,日中而入。
夏,郑人侵许。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
秋,有蜚。为灾也。凡物不为灾不书。
冬十二月,城诸及防,书时也。凡土功,龙见而毕务,戒事也。火见而致用,水昏正而栽,日至而毕。
樊皮叛王。

注释

白话文翻译:

庄公二十九年
【经】
二十九年春天,新建了延厩。
夏天,郑国人入侵许国。
秋天,发生了蜚灾。
冬天十二月,纪叔姬去世。修筑了诸和防的城墙。

【传】
二十九年春天,新建了延厩,记载这件事是因为不合时宜。凡是马匹,中午出去,中午回来。
夏天,郑国人入侵许国。凡是军队有钟鼓声的叫做伐,没有的叫做侵,轻装偷袭的叫做袭。
秋天,发生了蜚灾。这是灾害。凡是事物不成为灾害的就不记载。
冬天十二月,修筑了诸和防的城墙,记载这件事是因为合时宜。凡是土建工程,龙星出现而完成事务,是警戒的事情。火星出现而准备使用,水星昏见而栽种,冬至而完成。
樊皮背叛了周王。

解释:

这段古文主要记载了鲁庄公二十九年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分为“经”和“传”两部分。

  1. 部分是对事件的简要记录:

    • 春天新建了延厩(马厩)。
    • 夏天郑国入侵许国。
    • 秋天发生了蜚灾(蜚是一种害虫,可能指蝗灾或其他虫灾)。
    • 冬天十二月,纪叔姬去世,同时修筑了诸和防的城墙。
  2. 部分是对这些事件的进一步解释和说明:

    • 新建延厩被认为是不合时宜的,因为马匹的作息时间应该是中午出去,中午回来。
    • 郑国入侵许国,解释了“伐”、“侵”、“袭”这三个军事术语的区别:有钟鼓声的进攻叫“伐”,没有的叫“侵”,轻装偷袭的叫“袭”。
    • 秋天发生的蜚灾被认为是灾害,因此被记录下来。
    • 冬天修筑城墙被认为是合时宜的,解释了土建工程的时机:龙星出现时完成事务,火星出现时准备使用,水星昏见时栽种,冬至时完成。
    • 最后提到樊皮背叛了周王,这可能与当时的政治局势有关。

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还通过“传”部分提供了对这些事件的解释和背景信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和政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