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公·宣公十七年
【经】
十有七年春,王正月庚子,许男锡我卒。
丁未,蔡侯申卒。
夏,葬许昭公。
葬蔡文公。
六月癸卯,日有食之。
己未,公会晋侯、卫侯、曹伯、邾子同盟于断道。
秋,公至自会。
冬十有一月壬午,公弟叔肸卒。
【传】
十七年春,晋侯使郤克征会于齐。齐顷公帷妇人,使观之。郤子登,妇人笑于房。献子怒,出而誓曰:“所不此报,无能涉河。”献子先归,使栾京庐待命于齐,曰:“不得齐事,无复命矣。”郤子至,请伐齐,晋侯弗许;请以其私属,又弗许。
齐侯使高固、晏弱、蔡朝、南郭偃会。及敛盂,高固逃归。
夏,会于断道,讨贰也。盟于卷楚,辞齐人。晋人执晏弱于野王,执蔡朝于原,执南郭偃于温。苗贲皇使,见晏桓子,归言于晋侯曰:“夫晏子何罪?昔者诸侯事吾先君,皆如不逮,举言群臣不信,诸侯皆有贰志。齐君恐不得礼,故不出而使四子来。左右或沮之曰:‘君不出,必执吾使。’故高子及敛盂而逃。夫三子者曰:‘若绝君好,宁归死焉。’为是犯难而来,吾若善逆彼,以怀来者,吾又执之以信齐沮,吾不既过矣乎?过而不改,而又久之,以成其悔,何利之有焉?使反者得辞,而害来者,以惧诸侯,将焉用之?”晋人缓之,逸。
秋八月,晋师还。范武子将老,召文子曰:“燮乎,吾闻之,喜怒以类者鲜,易者实多。《诗》曰:‘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之喜怒,以已乱也。弗已者必益之。郤子其或者欲已乱于齐乎,不然,余惧其益之也。余将老,使郤子逞其志,庶有豸乎?尔从二三子唯敬。”乃请老,郤献子为政。
冬,公弟叔肸卒。公母弟也。凡大子之母弟,公在曰公子,不在曰弟,凡称弟,皆母弟也。
注释
白话文翻译
经
十七年春季,周王正月庚子日,许国的君主锡我去世。
丁未日,蔡国的君主申去世。
夏季,安葬了许昭公。
安葬了蔡文公。
六月癸卯日,发生了日食。
己未日,鲁宣公与晋侯、卫侯、曹伯、邾子在断道会盟。
秋季,鲁宣公从会盟地返回。
冬季十一月壬午日,鲁宣公的弟弟叔肸去世。
传
十七年春季,晋侯派郤克前往齐国召集会盟。齐顷公在帷帐后安排了妇人,让她们观看。郤克登上台阶,妇人在房中笑了起来。郤克大怒,出来后发誓说:“如果不报此仇,我就不再渡过黄河。”郤克先返回,派栾京庐在齐国等待命令,说:“如果办不成齐国的事,就不要回来复命了。”郤克回到晋国后,请求讨伐齐国,晋侯不同意;郤克又请求用他的私人部队去讨伐,晋侯还是不同意。
齐侯派高固、晏弱、蔡朝、南郭偃参加会盟。到了敛盂,高固逃了回去。
夏季,诸侯在断道会盟,讨伐有二心的国家。在卷楚结盟,拒绝了齐国人。晋国人在野王抓住了晏弱,在原抓住了蔡朝,在温抓住了南郭偃。苗贲皇出使,见到晏桓子,回去后对晋侯说:“晏子有什么罪?过去诸侯侍奉我们的先君,都像来不及一样,现在群臣不守信用,诸侯都有了二心。齐君担心得不到礼遇,所以不亲自来,而是派了四个人来。左右有人劝阻他说:‘君主不去,一定会抓住我们的使者。’所以高固到了敛盂就逃了回去。那三个人说:‘如果断绝了君主的友好关系,宁愿回去死。’因此他们冒着危险来了,如果我们好好地迎接他们,以安抚来者,我们又抓住他们,以证实齐国的劝阻,我们不是已经错了吗?错了不改,又拖延时间,以加深他们的悔恨,有什么好处呢?让背叛者得到借口,而伤害来者,以恐吓诸侯,这有什么用呢?”晋国人于是放松了对他们的拘禁,他们得以逃脱。
秋季八月,晋军返回。范武子将要退休,召来文子说:“燮啊,我听说,喜怒有节制的人很少,容易发怒的人很多。《诗经》说:‘君子如果发怒,乱子就会很快停止;君子如果高兴,乱子就会很快结束。’君子的喜怒,是为了制止乱子。不能制止的,一定会加剧。郤克或许是想制止齐国的乱子吧,不然,我担心他会加剧乱子。我将要退休,让郤克实现他的志向,或许能解决问题吧?你跟随其他几位大夫,一定要恭敬。”于是范武子请求退休,郤献子执政。
冬季,鲁宣公的弟弟叔肸去世。他是鲁宣公的同母弟弟。凡是太子的同母弟弟,君主在世时称为公子,君主不在时称为弟,凡是称为弟的,都是同母弟弟。
解释
这段古文主要记载了春秋时期鲁宣公十七年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经部分简要记录了许国和蔡国君主的去世、日食的发生、诸侯会盟以及鲁宣公弟弟的去世。传部分则详细描述了晋国与齐国之间的外交纠纷,特别是郤克因受到齐国的羞辱而发誓报仇,以及晋国在处理齐国使者问题上的犹豫和反思。最后,范武子退休,郤克执政,标志着晋国内部权力的更迭。
这段文字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还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现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人物性格,反映了春秋时期的外交和政治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