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公·定公十年
【经】
十年春,王三月,及齐平。
夏,公会齐侯于夹穀。
公至自夹穀。
晋赵鞅帅师围卫。
齐人来归郓、讙、龟阴田。
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围郈。
秋,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围郈。
宋乐大心出奔曹。
宋公子地出奔陈。
冬,齐侯、卫侯、郑游速会于安甫。
叔孙州仇如齐。
宋公之弟辰暨仲佗、石彄出奔陈。
【传】
十年春,及齐平。
夏,公会齐侯于祝其,实夹穀。孔丘相。犁弥言于齐侯曰:“孔丘知礼而无勇,若使莱人以兵劫鲁侯,必得志焉。”齐侯从之。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两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乱之,非齐君所以命诸侯也。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偪好,于神为不祥,于德为愆义,于人为失礼,君必不然。”齐侯闻之,遽辟之。
将盟,齐人加于载书曰:“齐师出竟,而不以甲车三百乘从我者,有如此盟。”孔丘使兹无还揖对曰:“而不反我汶阳之田,吾以共命者,亦如之。”齐侯将享公,孔丘谓梁丘據曰:“齐、鲁之故,吾子何不闻焉?事既成矣,而又享之,是勤执事也。且牺象不出门,嘉乐不野合。飨而既具,是弃礼也。若其不具,用秕稗也。用秕稗君辱,弃礼名恶,子盍图之?夫享,所以昭德也。不昭,不如其已也。”乃不果享。
齐人来归郓、讙、龟阴之田。
晋赵鞅围卫,报夷仪也。初,卫侯伐邯郸午于寒氏,城其西北而守之,宵[插图]。及晋围卫,午以徒七十人门于卫西门,杀人于门中,曰:“请报寒氏之役。”涉佗曰:“夫子则勇矣,然我往,必不敢启门。”亦以徒七十人,旦门焉,步左右,皆至而立,如植。日中不启门,乃退。反役,晋人讨卫之叛故,曰:“由涉佗、成何。”于是执涉佗以求成于卫。卫人不许,晋人遂杀涉佗。成何奔燕。君子曰:“此之谓弃礼必不钧。《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涉佗亦遄矣哉。”
初,叔孙成子欲立武叔,公若藐固谏曰:“不可。”成子立之而卒。公南使贼射之,不能杀。公南为马正,使公若为郈宰。武叔既定,使郈马正侯犯杀公若。弗能。其圉人曰:“吾以剑过朝,公若必曰,谁之剑也?吾称子以告,必观之。吾伪固,而授之末,则可杀也。”使如之。公若曰:“尔欲吴王我乎?”遂杀公若。侯犯以郈叛。武叔懿子围郈,弗克。
秋,二子及齐师复围郈,弗克。叔孙谓郈工师驷赤曰:“郈非唯叔孙氏之忧,社稷之患也。将若之何?”对曰:“臣之业,在《扬水》卒章之四言矣。”叔孙稽首。驷赤谓侯犯曰:“居齐、鲁之际,而无事,必不可矣。子盍求事于齐以临民?不然,将叛。”侯犯从之。齐使至,驷赤与郈人为之宣言于郈中曰:“侯犯将以郈易于齐,齐人将迁郈民。”众兇惧。驷赤谓侯犯曰:“众言异矣,子不如易于齐。与其死也,犹是郈也。而得纾焉,何必此?齐人欲以此偪鲁,必倍与子地。且盍多舍甲于子之门,以备不虞?”侯犯曰:“诺。”乃多舍甲焉。侯犯请易于齐,齐有司观郈,将至。驷赤使周走呼曰:“齐师至矣!”郈人大骇,介侯犯之门甲,以围侯犯。驷赤将射之。侯犯止之曰:“谋免我。”侯犯请行,许之。驷赤先如宿,侯犯殿。每出一门,郈人闭之。及郭门,止之曰:“子以叔孙氏之甲出,有司若誅之,群臣惧死。”驷赤曰:“叔孙氏之甲有物,吾未敢以出。”犯谓驷赤曰:“子止而与之数。”驷赤止而纳鲁人。侯犯奔齐,齐人乃致郈。
宋公子地嬖蘧富猎,十一分其室,而以其五与之。公子地有白马四。公嬖向魋。魋欲之。公取而朱其尾鬣以与之。地怒,使其徒抶魋而夺之。魋惧,将走。公闭门而泣之,目尽肿。母弟辰曰:“子分室以与猎也,而独卑魋,亦有颇焉。子为君礼,不过出竟,君必止子。”公子地出奔陈,公弗止。辰为之请,弗听。辰曰:“是我迋吾兄也。吾以国人出,君谁与处?”
冬,母弟辰暨仲佗、石彄出奔陈。
武叔聘于齐。齐侯享之,曰:“子叔孙!若使郈在君之他竟,寡人何知焉?属与敝邑际,故敢助君忧之。”对曰:“非寡君之望也。所以事君,封疆社稷是以。敢以家隶勤君之执事。夫不令之臣,天下之所恶也。君岂以为寡君赐?”

注释

白话文翻译

定公十年

【经】

十年春天,周历三月,鲁国与齐国达成和平。

夏天,鲁定公在夹穀与齐侯会面。

鲁定公从夹穀返回。

晋国的赵鞅率领军队包围卫国。

齐国人将郓、讙、龟阴三地的田地归还给鲁国。

叔孙州仇和仲孙何忌率领军队包围郈。

秋天,叔孙州仇和仲孙何忌再次率领军队包围郈。

宋国的乐大心逃奔到曹国。

宋国的公子地逃奔到陈国。

冬天,齐侯、卫侯和郑国的游速在安甫会面。

叔孙州仇前往齐国。

宋公的弟弟辰以及仲佗、石彄逃奔到陈国。

【传】

十年春天,鲁国与齐国达成和平。

夏天,鲁定公在祝其(即夹穀)与齐侯会面。孔子担任相礼。犁弥对齐侯说:“孔子懂得礼仪但没有勇气,如果让莱人用武力劫持鲁侯,必定能得逞。”齐侯听从了他的建议。孔子带着鲁定公退后,说:“士兵们!两国君主友好会面,而用夷狄的俘虏来扰乱,这不是齐君对待诸侯的方式。夷狄不应干预华夏的事务,俘虏不应干扰盟会,武力不应威胁友好。这样做对神明不祥,对德行有损,对人是失礼的,齐君一定不会这样做。”齐侯听到后,立即撤回了莱人。

将要盟誓时,齐国人在盟书上加上一句:“如果齐国军队出境,鲁国不派三百辆战车跟随,就按照这个盟约处置。”孔子让兹无还回答说:“如果齐国不归还我们汶阳的田地,我们也按照这个盟约处置。”齐侯准备宴请鲁定公,孔子对梁丘據说:“齐、鲁之间的旧事,您难道没听说过吗?事情已经办完了,还要宴请,这是让执事们劳苦。而且牺象不应出门,嘉乐不应在野外演奏。宴请已经准备好了,这是违背礼仪的。如果不准备,用劣质的食物来宴请,是让君主受辱;违背礼仪,名声也不好。您何不考虑一下?宴请是用来昭示德行的,如果不能昭示德行,不如不举行。”于是齐侯没有举行宴请。

齐国人将郓、讙、龟阴三地的田地归还给鲁国。

晋国的赵鞅包围卫国,是为了报复夷仪之战。当初,卫侯在寒氏攻打邯郸午,修筑西北城墙并防守,夜间偷袭。等到晋国包围卫国,邯郸午带领七十人攻打卫国的西门,在门中杀人,说:“这是为了报复寒氏之战。”涉佗说:“您虽然勇敢,但如果我去,卫国一定不敢开门。”他也带领七十人,早上攻打西门,左右走动,都到达并站立,像树木一样。中午时卫国没有开门,于是撤退。战后,晋国人追究卫国背叛的原因,说:“是由于涉佗和成何。”于是抓住涉佗,要求与卫国讲和。卫国人不答应,晋国人于是杀了涉佗。成何逃奔到燕国。君子说:“这就是所谓的弃礼必然不公。《诗经》说:‘人若无礼,何不速死。’涉佗也算是速死了。”

当初,叔孙成子想立武叔,公若藐坚决劝阻说:“不行。”成子立了武叔后去世。公南派刺客射杀武叔,没有成功。公南担任马正,让公若担任郈宰。武叔掌权后,派郈的马正侯犯杀公若。没有成功。他的圉人说:“我带着剑经过朝堂,公若一定会问:‘这是谁的剑?’我告诉他是您的,他一定会看。我假装固守,把剑尖递给他,就可以杀了他。”侯犯照做了。公若说:“你想把我当成吴王吗?”于是杀了公若。侯犯因此背叛了郈。武叔和懿子包围郈,没有攻下。

秋天,叔孙州仇和仲孙何忌再次率领军队包围郈,仍然没有攻下。叔孙对郈的工师驷赤说:“郈不仅是叔孙氏的忧患,也是国家的祸患。该怎么办?”驷赤回答说:“我的职责在《扬水》的最后一章的四句话中。”叔孙向他行礼。驷赤对侯犯说:“处在齐、鲁之间,如果没有作为,必然不行。您何不向齐国寻求帮助来治理百姓?否则,百姓将会背叛。”侯犯听从了他的建议。齐国使者到来时,驷赤和郈人在郈中散布谣言说:“侯犯将把郈交给齐国,齐国人将迁移郈的百姓。”百姓们非常恐惧。驷赤对侯犯说:“百姓们已经动摇了,您不如把郈交给齐国。与其死在这里,不如交给齐国。这样可以缓解压力,何必坚持?齐国人想用这个来逼迫鲁国,一定会给您更多的土地。而且何不在您的门口多放些甲兵,以防不测?”侯犯说:“好。”于是多放了甲兵。侯犯请求把郈交给齐国,齐国的官员来视察郈,即将到达。驷赤派人四处呼喊:“齐国的军队来了!”郈人大惊,包围了侯犯的门口甲兵,准备攻击侯犯。驷赤准备射杀侯犯。侯犯阻止他说:“想办法让我逃脱。”侯犯请求离开,驷赤同意了。驷赤先到宿地,侯犯殿后。每出一个门,郈人就关闭它。到了郭门,郈人拦住他说:“您带着叔孙氏的甲兵出来,官员们如果追究,群臣都会害怕被杀。”驷赤说:“叔孙氏的甲兵有标志,我不敢带出来。”侯犯对驷赤说:“你停下来,和他们交涉。”驷赤停下来,让鲁国人进来。侯犯逃奔到齐国,齐国人于是将郈交给鲁国。

宋国的公子地宠爱蘧富猎,将家产分成十一份,把其中五份给了他。公子地有四匹白马。宋公宠爱向魋。向魋想要这些马。宋公把马的尾巴和鬃毛染红后给了他。公子地大怒,派手下人打向魋并夺回马。向魋害怕,准备逃跑。宋公关上门并哭泣,眼睛都肿了。他的弟弟辰说:“你把家产分给蘧富猎,却唯独轻视向魋,这也是有偏颇的。你作为君主,礼仪上不过分,只要不离开国境,君主一定会阻止你。”公子地逃奔到陈国,宋公没有阻止。辰为他求情,宋公不听。辰说:“这是我害了我哥哥。我带着国人离开,君主和谁相处?”

冬天,宋公的弟弟辰以及仲佗、石彄逃奔到陈国。

武叔出使齐国。齐侯宴请他,说:“子叔孙!如果郈在君主的其他国境,寡人怎么会知道?因为郈与敝邑接壤,所以敢帮助君主解决这个忧患。”武叔回答说:“这不是寡君所期望的。我们侍奉君主,是为了封疆社稷。不敢让家臣劳烦君主的执事。那些不守规矩的臣子,是天下人所厌恶的。君主难道认为这是寡君的恩赐吗?”

解释

这段古文主要记载了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发生的一系列政治和军事事件。以下是主要事件的解释:

  1. 鲁国与齐国的和平:鲁国与齐国在春天达成和平,夏天两国君主在夹穀会面,孔子作为鲁国的相礼,成功化解了齐国的武力威胁,并迫使齐国归还了部分土地。

  2. 晋国与卫国的冲突:晋国的赵鞅包围卫国,以报复之前的战争。晋国最终杀死了涉佗,迫使卫国屈服。

  3. 叔孙氏的内乱:叔孙成子去世后,叔孙氏内部发生权力斗争,公若藐被杀,侯犯背叛,最终在齐国的干预下,郈被归还给鲁国。

  4. 宋国的内乱:宋国的公子地因宠爱蘧富猎而与宋公发生冲突,最终逃奔到陈国。宋公的弟弟辰以及仲佗、石彄也因不满而逃奔到陈国。

  5. 武叔出使齐国:武叔出使齐国,齐侯表示愿意帮助鲁国解决郈的问题,但武叔表示这是鲁国自己的事务,不希望齐国过多干预。

这段古文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内部权力斗争的激烈程度。孔子在此过程中展现了其智慧和外交才能,成功维护了鲁国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