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公·定公三年
【经】
三年春,王正月,公如晋,至河乃复。
二月辛卯,邾子穿卒。
夏四月。
秋,葬邾庄公。
冬,仲孙何忌及邾子盟于拔。
【传】
三年春二月辛卯,邾子在门台,临廷。阍以缾水沃廷。邾子望见之,怒。阍曰:“夷射姑旋焉。”命执之。弗得,滋怒,自投于床,废于炉炭,烂,遂卒。先葬以车五乘,殉五人。庄公卞急而好洁,故及是。
秋九月,鲜虞人败晋师于平中,获晋观虎,恃其勇也。
冬,盟于郯,修邾好也。
蔡昭侯为两佩与两裘以如楚,献一佩一裘于昭王。昭王服之,以享蔡侯。蔡侯亦服其一。子常欲之,弗与。三年止之。唐成公如楚,有两肃爽马,子常欲之,弗与。亦三年止之。唐人或相与谋,请代先从者,许之。饮先从者酒,醉之,窃马而献之子常。子常归唐侯。自拘于司败,曰:“君以弄马之故,隐君身,弃国家群臣。请相夫人以偿马,必如之。”唐侯曰:“寡人之过也,二三子无辱。”皆赏之。蔡人闻之,固请而献佩于子常。子常朝,见蔡侯之徒,命有司曰:“蔡君之久也,官不共也。明日,礼不毕,将死。”蔡侯归,及汉,执玉而沈,曰:“余所有济汉而南者,有若大川!”蔡侯如晋,以其子元与其大夫之子为质焉,而请伐楚。
注释
白话文翻译
经
三年春天,周历正月,定公前往晋国,到了黄河边就返回了。
二月辛卯日,邾国的君主穿去世。
夏天四月。
秋天,安葬了邾庄公。
冬天,仲孙何忌与邾国的君主在拔地会盟。
传
三年春天二月辛卯日,邾国的君主在门台上,俯瞰庭院。守门人用瓶水浇湿庭院。邾君看见后,非常生气。守门人说:“夷射姑在这里转悠。”邾君命令抓他。没有抓到,更加愤怒,自己从床上跳下来,掉进炉炭中,被烧伤,最终去世。下葬时用了五辆车,殉葬了五个人。邾庄公性情急躁且爱干净,所以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秋天九月,鲜虞人在平中打败了晋军,俘虏了晋国的观虎,因为他过于自负勇猛。
冬天,在郯地会盟,是为了修复与邾国的友好关系。
蔡昭侯带着两件玉佩和两件皮衣前往楚国,将一件玉佩和一件皮衣献给楚昭王。楚昭王穿上这些,宴请蔡侯。蔡侯也穿上了另一件。子常想要这些,蔡侯不给。于是子常将蔡侯扣留了三年。唐成公前往楚国,带了两匹肃爽马,子常想要,唐成公不给。也被扣留了三年。唐国人商量后,请求替换先来的随从,子常同意了。他们给先来的随从喝酒,灌醉他们,偷了马献给子常。子常于是释放了唐侯。唐侯自己拘禁在司败那里,说:“因为玩马的缘故,使君主受辱,抛弃了国家和群臣。请让我以夫人的身份来赔偿马,一定要这样做。”唐侯说:“这是我的过错,你们不要受辱。”都赏赐了他们。蔡国人听说后,坚决请求并献上玉佩给子常。子常上朝时,看见蔡侯的随从,命令官员说:“蔡君在这里很久了,是官员们没有尽职。明天,礼节不完成,将处死。”蔡侯回国,到了汉水,拿着玉沉入水中,说:“我所有渡过汉水向南的,就像这条大河一样!”蔡侯前往晋国,带着他的儿子元和大夫的儿子作为人质,请求讨伐楚国。
解释
这段古文主要讲述了定公三年(公元前507年)发生的几件重要事件:
邾庄公之死:邾庄公因为性情急躁且爱干净,因为一件小事(守门人浇湿庭院)而大怒,最终不慎掉入炉炭中,被烧伤致死。他的葬礼用了五辆车和五个人殉葬,显示了他的地位和当时的殉葬习俗。
鲜虞人打败晋军:鲜虞人在平中击败了晋军,俘虏了晋国的观虎。这说明鲜虞人的实力不容小觑,也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频繁战争。
郯地会盟:仲孙何忌与邾国的君主在拔地会盟,目的是修复与邾国的友好关系。这表明当时诸侯国之间通过会盟来维持和平或解决争端。
蔡昭侯与子常的冲突:蔡昭侯和唐成公因为不愿意将珍贵的物品(玉佩、皮衣、马)献给楚国的子常,被扣留了三年。最终,唐国人通过计谋偷马献给子常,才得以释放唐侯。蔡侯则通过献上玉佩和前往晋国请求伐楚,来摆脱困境。这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权力斗争。
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还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俗、政治斗争和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