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公·哀公八年
【经】
八年春,王正月,宋公入曹,以曹伯阳归。
吴伐我。
夏,齐人取讙及阐。
归邾子益于邾。
秋,七月。
冬,十有二月癸亥,杞伯过卒。
齐人归讙及阐。
【传】
八年春,宋公伐曹,将还,褚师子肥殿。曹人诟之,不行。师待之。公闻之怒,命反之。遂灭曹。执曹伯及司城彊以归,杀之。
吴为邾故,将伐鲁,问于叔孙辄。叔孙辄对曰:“鲁有名而无情,伐之必得志焉。”退而告公山不狃。公山不狃曰:“非礼也。君子违,不適仇国,未臣而有伐之,奔命焉,死之可也。所托也则隐。且夫人之行也,不以所恶废乡。今子以小恶而欲覆宗国,不亦难乎?若使子率,子必辞,王将使我。”子张病之。王问于子洩,对曰:“鲁虽无与立,必有与毙。诸侯将救之,未可以得志焉。晋与齐、楚辅之,是四仇也。。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不救何为?”三月,吴伐我,子洩率,故道险,从武城。
初,武城人或有因于吴竟田焉,拘鄫人之沤菅者,曰:“何故使吾水滋?”及吴师至,拘者道之,以伐武城,克之。王犯尝为之宰,澹臺子羽之父好焉。国人惧。懿子谓景伯:“若之何?”对曰:“吴师来,斯与之战,何患焉?且召之而至,又何求焉?”吴师克东阳而进,舍于五梧,明日舍于蚕室。公宾庚、公甲叔子与战于夷,获叔子与析朱鉏。献于王,王曰:“此同车,必使能,国未可望也。”明日,舍于庚宗,遂次于泗上。微虎欲宵攻王舍,私属徒七百人,三踊于幕庭。卒三百人,有若与焉,及稷门之内。或谓季孙曰:“不足以害吴,而多杀国士,不如已也。”乃止之。吴子闻之,一夕三迁。吴人行成,将盟。景伯曰:“楚人围宋,易子而食,析骸而爨,犹无城下之盟。我未及亏,而有城下之盟,是弃国也。吴轻而远,不能久,将归矣。请少待之。”弗从。景伯负载造于莱门,乃请释子服何于吴,吴人许之。以王子姑曹当之而后止。吴人盟而还。
齐悼公之来也,季康子以其妹妻之,即位而逆之,季鲂侯通焉。女言其情,弗敢与也。齐侯怒。
夏五月,齐鲍牧帅师伐我,取讙及阐。
或谮胡姬于齐侯,曰:“安孺子之党也。”六月,齐侯杀胡姬。
齐侯使如吴请师,将以伐我。乃归邾子。邾子又无道,吴子使大宰子馀讨之,囚诸楼台,栫之以棘。使诸大夫奉大子革以为政。
秋,及齐平。九月,臧宾如如齐涖盟。齐闾丘明来涖盟,且逆季姬以归,嬖。
鲍牧又谓群公子曰:“使女有马千乘乎?”公子愬之。公谓鲍子:“或谮子,子姑居于潞以察之。若有之,则分室以行。若无之,则反子之所。”出门,使以三分之一行。半道,使以二乘。及潞,麇之以入,遂杀之。
冬十二月,齐人归讙及阐,季姬嬖故也。

注释

白话文翻译

哀公八年

经:
- 八年春天,周王正月,宋公进入曹国,将曹伯阳带回。
- 吴国攻打我国。
- 夏天,齐国人夺取了讙和阐两地。
- 将邾子益送回邾国。
- 秋天,七月。
- 冬天,十二月癸亥日,杞伯过去世。
- 齐国人归还了讙和阐两地。

传:
- 八年春天,宋公攻打曹国,准备返回时,褚师子肥殿后。曹国人辱骂他,他不肯前进。军队等待他。宋公听说后大怒,命令返回。于是灭掉了曹国,抓住了曹伯和司城彊,带回去杀了他们。
- 吴国因为邾国的缘故,准备攻打鲁国,向叔孙辄询问。叔孙辄回答说:“鲁国有名无实,攻打它必定能成功。”退下后告诉公山不狃。公山不狃说:“这是不合礼的。君子离开本国,不去敌国,没有臣服就去攻打它,这是奔命,可以死。所托付的人则隐退。而且人的行为,不应因为厌恶而毁掉家乡。现在你因为小恶而想颠覆宗国,不是很难吗?如果让你率领,你必定推辞,王将让我去。”子张对此感到不安。王问子洩,子洩回答说:“鲁国虽然没有盟友,但必定有共同灭亡的。诸侯将救援它,不能轻易得志。晋国和齐国、楚国辅佐它,这是四个仇敌。鲁国是齐国、晋国的唇齿,唇亡齿寒,这是君所知道的。不救援它做什么?”三月,吴国攻打我国,子洩率领,因此选择了险路,从武城出发。
- 起初,武城人有人在吴国境内种田,拘捕了鄫人沤菅的人,说:“为什么让我们的水泛滥?”等到吴军到来,拘捕的人引导他们,攻打武城,攻克了它。王犯曾经是武城的宰,澹臺子羽的父亲喜欢他。国人害怕。懿子对景伯说:“怎么办?”景伯回答说:“吴军来了,就与他们战斗,有什么可担心的?而且召他们来,又有什么要求呢?”吴军攻克东阳后前进,驻扎在五梧,第二天驻扎在蚕室。公宾庚、公甲叔子与他们在夷地交战,俘获了叔子和析朱鉏。献给吴王,吴王说:“这是同车的人,必定有才能,国家不可指望。”第二天,驻扎在庚宗,于是驻扎在泗上。微虎想夜袭吴王的住处,私下召集了七百人,三次在幕庭跳跃。最终三百人,有若也在其中,到了稷门内。有人对季孙说:“不足以伤害吴国,而多杀国士,不如停止。”于是停止了。吴王听说后,一夜三迁。吴人求和,准备结盟。景伯说:“楚人围宋,易子而食,析骸而爨,还没有城下之盟。我们还没有损失,而有城下之盟,这是弃国。吴国轻率而远,不能持久,将回去了。请稍等。”不听。景伯背着行李到莱门,于是请求释放子服何于吴,吴人答应了。用王子姑曹代替,然后停止。吴人结盟后返回。
- 齐悼公来的时候,季康子将他的妹妹嫁给他,即位后迎接她,季鲂侯与她私通。女子说出实情,不敢给她。齐侯大怒。
- 夏天五月,齐鲍牧率领军队攻打我国,夺取了讙和阐两地。
- 有人向齐侯诬告胡姬,说:“她是安孺子的同党。”六月,齐侯杀了胡姬。
- 齐侯派人到吴国请求军队,准备攻打我国。于是送回邾子。邾子又无道,吴子派大宰子馀讨伐他,将他囚禁在楼台,用棘刺围住。让诸大夫奉大子革执政。
- 秋天,与齐国和解。九月,臧宾如到齐国结盟。齐闾丘明来结盟,并且迎接季姬回去,宠爱她。
- 鲍牧又对群公子说:“让你们有千乘马吗?”公子们告发他。公对鲍子说:“有人诬告你,你姑且住在潞地观察。如果有,就分家离开。如果没有,就返回你的地方。”出门后,让他带三分之一离开。半路上,让他带两乘。到潞地,用麇鹿进入,于是杀了他。
- 冬天十二月,齐国人归还了讙和阐两地,因为季姬受宠的缘故。

解释

这段古文主要记载了鲁哀公八年(公元前487年)发生的几件大事,涉及宋、曹、吴、齐、邾等国之间的战争、外交和内部纷争。以下是主要事件的解释:

  1. 宋国灭曹国:宋公攻打曹国,最终灭掉了曹国,抓住了曹伯和司城彊,并杀了他们。这显示了宋国的军事力量和对外扩张的野心。

  2. 吴国攻打鲁国:吴国因为邾国的缘故,准备攻打鲁国。叔孙辄和公山不狃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子洩则认为鲁国有晋、齐、楚等国的支持,吴国难以得志。最终吴国选择了险路攻打鲁国,但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

  3. 齐国夺取讙和阐:齐国在夏天夺取了鲁国的讙和阐两地,显示了齐国对鲁国的侵略意图。

  4. 邾国的内乱:邾子益被送回邾国,但他又无道,吴国派大宰子馀讨伐他,将他囚禁,并让大子革执政。这反映了邾国内部的混乱和吴国的干预。

  5. 齐国与鲁国的和解:秋天,齐国与鲁国和解,齐闾丘明来结盟,并且迎接季姬回去,宠爱她。这显示了齐国与鲁国之间的复杂关系。

  6. 鲍牧被杀:鲍牧因为对群公子的不当言论而被杀,这反映了齐国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君主对臣子的控制。

这段古文通过记载这些事件,展示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外交策略和内部纷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权力的更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