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公·哀公五年
【经】
五年春,城毗。
夏,齐侯伐宋。
晋赵鞅帅师伐卫。
秋九月癸酉,齐侯杵臼卒。
冬,叔还如齐。
闰月,葬齐景公。
【传】
五年春,晋围柏人,荀寅、士吉射奔齐。初,范氏之臣王生恶张柳朔,言诸昭子,使为柏人。昭子曰:“夫非而讎乎?”对曰:“私讎不及公,好不废过,恶不去善,义之经也。臣敢违之?”及范氏出,张柳朔谓其子:“尔从主,勉之。我将止死,王生授我矣。吾不可以僭之。”遂死于柏人。
夏,赵鞅伐卫,范氏之故也,遂围中牟。
齐燕姬生子,不成而死。诸子,鬻姒之子荼,嬖。诸大夫恐其为大子也,言于公曰:“君之齿长矣,未有大子,若之何?”公曰:“二三子间于忧虞,则有疾疢。亦姑谋乐,何忧于无君?”公疾,使国惠子、高昭子立荼,置群公子于莱。
秋,齐景公卒。
冬十月,公子嘉、公子驹、公子黔奔卫,公子鉏、公子阳生来奔。莱人歌之曰:“景公死乎不与埋,三军之事乎不与谋。师乎师乎,何党之乎?”
郑驷秦富而侈,嬖大夫也,而常陈卿之车服于其庭。郑人恶而杀之。子思曰:“《诗》曰:‘不解于位,民之攸塈。’不守其位,而能久者鲜矣。《商颂》曰:‘不僭不滥,不敢怠皇,命以多福。’”
注释
白话文翻译
经
五年春天,修筑毗城。
夏天,齐侯攻打宋国。
晋国的赵鞅率领军队攻打卫国。
秋天九月癸酉日,齐侯杵臼去世。
冬天,叔还前往齐国。
闰月,安葬齐景公。
传
五年春天,晋国包围了柏人,荀寅和士吉射逃奔到齐国。当初,范氏的家臣王生厌恶张柳朔,向昭子进言,让他去柏人。昭子说:“他不是你的仇人吗?”王生回答说:“私仇不涉及公事,喜欢一个人不会掩盖他的过错,厌恶一个人也不会抹杀他的优点,这是道义的原则。我怎么敢违背呢?”等到范氏出逃,张柳朔对他的儿子说:“你跟随主人,努力吧。我将留下来死守,王生已经交给我这个任务了。我不能辜负他。”于是张柳朔在柏人战死。
夏天,赵鞅攻打卫国,是因为范氏的缘故,于是包围了中牟。
齐国的燕姬生了一个儿子,但没能养活就死了。其他儿子中,鬻姒的儿子荼受到宠爱。大夫们担心他会成为太子,于是对景公说:“您的年纪已经大了,还没有太子,怎么办?”景公说:“你们在忧虑中,就会有疾病。不如暂且谋取快乐,何必担心没有君主呢?”景公生病后,让国惠子和高昭子立荼为太子,把其他公子安置在莱地。
秋天,齐景公去世。
冬天十月,公子嘉、公子驹、公子黔逃奔到卫国,公子鉏、公子阳生逃奔到鲁国。莱地的人唱道:“景公死了没有人埋葬,三军的事情没有人商量。军队啊军队,你们要依附谁呢?”
郑国的驷秦富有而奢侈,是受宠的大夫,但经常在庭院中陈列卿的车服。郑国人厌恶他,于是杀了他。子思说:“《诗经》说:‘不松懈于职位,民众才能安居。’不守其位,而能长久的人很少。《商颂》说:‘不僭越不泛滥,不敢懈怠,天命赐予多福。’”
解释
这段古文主要记载了鲁哀公五年(公元前490年)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内容分为“经”和“传”两部分。
经部分简要记录了当年发生的几件大事:
1. 春天,修筑了毗城。
2. 夏天,齐侯攻打宋国。
3. 晋国的赵鞅率领军队攻打卫国。
4. 秋天九月癸酉日,齐侯杵臼去世。
5. 冬天,叔还前往齐国。
6. 闰月,安葬了齐景公。
传部分则详细描述了这些事件背后的故事和背景:
1. 晋国攻打柏人,荀寅和士吉射逃奔到齐国。范氏的家臣王生与张柳朔之间的恩怨,以及张柳朔在柏人战死的经过。
2. 赵鞅攻打卫国,是为了报复范氏,并包围了中牟。
3. 齐景公的继承问题。景公的宠妃鬻姒的儿子荼被立为太子,其他公子被安置在莱地。
4. 齐景公去世后,公子们纷纷逃奔到卫国和鲁国,莱地的人对此表示不满。
5. 郑国的驷秦因为奢侈和僭越被杀,子思引用《诗经》和《商颂》来批评他的行为。
这段古文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政治斗争、继承问题以及社会风气。通过这些事件,可以看出当时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贵族内部的权力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