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公·哀公二十二年
【传】
二十二年夏四月,邾隐公自齐奔越,曰:“吴为无道,执父立子。”越人归之,大子革奔越。
冬十一月丁卯,越灭吴。请使吴王居甬东,辞曰:“孤老矣,焉能事君?”乃缢。越人以归。
注释
白话文翻译
哀公二十二年
传
夏季四月,邾国的隐公从齐国逃奔到越国,他说:“吴国无道,抓了我的父亲,立了我的儿子为君。”越国人接纳了他,邾国的太子革也逃奔到越国。
冬季十一月丁卯日,越国灭掉了吴国。越国请吴王居住在甬东,吴王推辞说:“我已经老了,怎么能侍奉您呢?”于是自缢而死。越国人将他的尸体带回了越国。
解释
这段古文记载了春秋时期邾国和吴国的一些重要事件。
邾隐公逃奔越国:邾国的隐公因为吴国“无道”,即吴国抓了他的父亲并立他的儿子为君,感到不满和不安,于是逃奔到越国寻求庇护。越国接纳了他,邾国的太子革也跟随逃奔到越国。
越国灭吴国:冬季十一月丁卯日,越国灭掉了吴国。越国邀请吴王居住在甬东,但吴王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法再侍奉越国,于是选择自缢而死。越国人将他的尸体带回了越国。
这段文字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权力斗争,以及国家兴衰更替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