僖公·僖公六年
【经】
六年春,王正月。
夏,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曹伯伐郑,围新城。
秋,楚人围许。诸侯遂救许。
冬,公至自伐郑。
【传】
六年春,晋侯使贾华伐屈,夷吾不能守,盟而行。将奔狄。郤芮曰:“后出同走,罪也。不如之梁。梁近秦而幸焉。”乃之梁。
夏,诸侯伐郑,以其逃首止之盟故也。围新密,郑所以不时城也。
秋,楚子围许以救郑。诸侯救许,乃还。
冬,蔡穆侯将许僖公以见楚子于武城。许男面缚衔璧,大夫衰绖,士舆榇。楚子问诸逢伯。对曰:“昔武王克殷,微子启如是。武王亲释其缚,受其璧而祓之。焚其榇,礼而命之,使复其所。”楚子从之。

注释

白话文翻译

经:

六年春天,周王的正月。

夏天,鲁僖公与齐侯、宋公、陈侯、卫侯、曹伯一起攻打郑国,包围了新城。

秋天,楚国人包围了许国。诸侯们于是去救援许国。

冬天,鲁僖公从攻打郑国的战场上回来。

传:

六年春天,晋侯派贾华攻打屈地,夷吾无法守住,于是与贾华结盟后离开。夷吾打算逃往狄国。郤芮说:“后来逃走的和先逃走的同样有罪,不如去梁国。梁国靠近秦国,而且秦国对梁国很友好。”于是夷吾去了梁国。

夏天,诸侯们攻打郑国,因为郑国逃过了首止之盟的缘故。他们包围了新密,郑国因此没有及时筑城。

秋天,楚子包围了许国以救援郑国。诸侯们去救援许国,楚子于是撤退。

冬天,蔡穆侯带着许僖公在武城见楚子。许僖公反绑双手,口中衔着玉璧,大夫们穿着丧服,士人们抬着棺材。楚子问逢伯这是怎么回事。逢伯回答说:“从前周武王攻克殷商时,微子启就是这样做的。武王亲自解开他的绑缚,接受了他的玉璧并为他祈福。烧掉了他的棺材,以礼相待并命令他,让他回到原来的地方。”楚子听从了逢伯的建议。

解释

这段古文记载了鲁僖公六年(公元前654年)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通过《经》和《传》两部分,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政治和军事动态。

  1. 春天:晋侯派贾华攻打屈地,夷吾无法守住,于是与贾华结盟后离开。夷吾原本打算逃往狄国,但在郤芮的建议下,改去梁国,因为梁国靠近秦国,且秦国对梁国友好。这表明当时晋国内部的权力斗争以及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

  2. 夏天:鲁僖公与齐侯、宋公、陈侯、卫侯、曹伯一起攻打郑国,包围了新城。这是因为郑国逃过了之前的首止之盟,诸侯们因此联合起来惩罚郑国。这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联盟和敌对关系。

  3. 秋天:楚子包围了许国以救援郑国。诸侯们去救援许国,楚子于是撤退。这表明楚国与中原诸侯国之间的对抗,以及诸侯国之间的相互救援。

  4. 冬天:蔡穆侯带着许僖公在武城见楚子。许僖公以一种非常谦卑的方式向楚子投降,楚子听从了逢伯的建议,以礼相待并让许僖公回到原来的地方。这反映了当时的礼仪和外交手段,以及楚国在处理诸侯国关系时的策略。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展示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包括联盟、敌对、战争和外交手段。通过这些事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