僖公·僖公二十年
【经】
二十年春,新作南门。
夏,郜子来朝。
五月乙巳,西宫灾。
郑人入滑。
秋,齐人、狄人盟于邢。
冬,楚人伐随。
【传】
二十年春,新作南门,书不时也。凡启塞从时。
滑人叛郑而服于卫。
夏,郑公子士、洩堵寇帅师入滑。
秋,齐、狄盟于邢,为邢谋卫难也。于是卫方病邢。随以汉东诸侯叛楚。
冬,楚鬥穀於菟帅师伐随,取成而还。君子曰:“随之见伐,不量力也。量力而动,其过鲜矣。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诗》曰:‘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宋襄公欲合诸侯,臧文仲闻之,曰:“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

注释

白话文翻译

【经】
二十年春天,重新修建了南门。
夏天,郜国的国君来朝见。
五月乙巳日,西宫发生了火灾。
郑国人入侵滑国。
秋天,齐国人和狄人在邢国结盟。
冬天,楚国攻打随国。

【传】
二十年春天,重新修建了南门,记载这件事是因为不合时宜。凡是修建城门,应该选择合适的时间。
滑国背叛了郑国,转而依附卫国。
夏天,郑国的公子士和洩堵寇率领军队入侵滑国。
秋天,齐国和狄人在邢国结盟,是为了帮助邢国应对卫国的威胁。当时卫国正在威胁邢国。随国带领汉水以东的诸侯国背叛了楚国。
冬天,楚国的鬥穀於菟率领军队攻打随国,迫使随国屈服后返回。君子评论说:“随国被攻打,是因为没有正确估量自己的力量。如果能正确估量自己的力量再行动,错误就会少很多。成功或失败都是由于自己,难道能怪别人吗?《诗经》说:‘难道不想早晚努力,只是路上露水太多。’”
宋襄公想要联合诸侯,臧文仲听到后说:“如果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强迫别人,那是可以的;但如果是为了别人而强迫自己,那就很少能成功。”

解释

这段古文记载了僖公二十年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并通过“传”部分对这些事件进行了评论和解释。

  1. 南门的修建:春天重新修建南门,但《左传》认为这个时间不合适,暗示修建城门应该选择合适的时间。

  2. 郜子来朝:夏天,郜国的国君来朝见,这可能是为了表达对鲁国的臣服或友好。

  3. 西宫火灾:五月乙巳日,西宫发生了火灾,这是天灾,可能被视为不祥之兆。

  4. 郑国入侵滑国:郑国入侵滑国,可能是因为滑国背叛了郑国,转而依附卫国。

  5. 齐国与狄人结盟:秋天,齐国和狄人在邢国结盟,目的是帮助邢国应对卫国的威胁。这表明当时各国之间的联盟和对抗非常复杂。

  6. 楚国攻打随国:冬天,楚国攻打随国,迫使随国屈服。君子评论说,随国被攻打是因为没有正确估量自己的力量,强调了正确估量形势的重要性。

  7. 宋襄公的野心:宋襄公想要联合诸侯,但臧文仲认为,如果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强迫别人,那是可以的;但如果是为了别人而强迫自己,那就很少能成功。这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智慧和策略。

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还通过君子的评论和臧文仲的话,传达了一些关于政治、军事和道德的重要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