僖公·僖公七年
【经】
七年春,齐人伐郑。
夏,小邾子来朝。郑杀其大夫申侯。
秋七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世子款、郑世子华,盟于甯母。
曹伯班卒。
公子友如齐。
冬,葬曹昭公。
【传】
七年春,齐人伐郑,孔叔言于郑伯曰:“谚有之曰:‘心则不竞,何惮于病。’既不能强,又不能弱,所以毙也。国危矣,请下齐以救国。”公曰:“吾知其所由来矣。姑少待我。”对曰:“朝不及夕,何以待君?”
夏,郑杀申侯以说于齐,且用陈辕涛涂之谮也。
初,申侯,申出也,有宠于楚文王。文王将死,与之璧,使行,曰,“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后之人将求多于女,女必不免。我死,女必速行。无適小国,将不女容焉。”既葬,出奔郑,又有宠于厉公。子文闻其死也,曰:“古人有言曰:‘知臣莫若君。’弗可改也已。”
秋,盟于甯母,谋郑故也。管仲言于齐侯曰:“臣闻之,招携以礼,怀远以德,德礼不易,无人不怀。”齐侯修礼于诸侯,诸侯官受方物。
郑伯使大子华听命于会。言于齐侯曰:“洩氏、孔氏、子人氏三族,实违君命。若君去之以为成,我以郑为内臣,君亦无所不利焉。”齐侯将许之。管仲曰:“君以礼与信属诸侯,而以奸终之,无乃不可乎?子父不奸之谓礼,守命共时之谓信。违此二者,奸莫大焉。”公曰:“诸侯有讨于郑,未捷,今苟有衅,从之不亦可乎?”对曰:“君若绥之以德,加之以训辞,而帅诸侯以讨郑,郑将覆亡之不暇,岂敢不惧?若总其罪人以临之,郑有辞矣,何惧?且夫合诸侯以崇德也,会而列奸,何以示后嗣?夫诸侯之会,其德刑礼义,无国不记。记奸之位,君盟替矣。作而不记,非盛德也。君其勿许,郑必受盟。夫子华既为大子而求介于大国,以弱其国,亦必不免。郑有叔詹、堵叔、师叔三良为政,未可间也。”齐侯辞焉。子华由是得罪于郑。
冬,郑伯请盟于齐。
闰月,惠王崩。襄王恶大叔带之难。惧不立,不发丧而告难于齐。
注释
白话文翻译
【经】
七年春天,齐国人攻打郑国。
夏天,小邾国的国君来朝见。郑国杀了他们的大夫申侯。
秋天七月,鲁僖公与齐侯、宋公、陈国的世子款、郑国的世子华在甯母会盟。
曹国的国君曹伯班去世。
公子友前往齐国。
冬天,安葬了曹昭公。
【传】
七年春天,齐国人攻打郑国,郑国的孔叔对郑伯说:“俗话说:‘心若不坚强,何必害怕疾病。’既然不能强大,又不能弱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国家危险了,请向齐国屈服以拯救国家。”郑伯说:“我知道他们的来意了。姑且稍等我一下。”孔叔回答说:“早晨都等不到晚上,怎么能等您呢?”
夏天,郑国杀了申侯以取悦齐国,并且是因为陈国的辕涛涂的谗言。
起初,申侯是申国出身,受到楚文王的宠爱。楚文王临终前,给了他一块玉璧,让他离开,说:“只有我了解你,你贪得无厌,予取予求,我不责备你。后来的人将会对你要求更多,你必定无法幸免。我死后,你一定要赶快离开。不要到小国去,小国将不会容纳你。”楚文王死后,申侯逃奔到郑国,又受到郑厉公的宠爱。楚国的子文听说申侯的死讯,说:“古人有句话说:‘了解臣子的莫过于君主。’这是不可改变的。”
秋天,诸侯在甯母会盟,商议对付郑国的事。管仲对齐侯说:“我听说,用礼来招抚背叛者,用德来怀柔远方,德和礼不改变,没有人不归附。”齐侯对诸侯施行礼,诸侯的官员接受齐国的方物。
郑伯派太子华去参加会盟。太子华对齐侯说:“洩氏、孔氏、子人氏三族,实际上违背了君命。如果君上去除他们以达成和议,我让郑国成为您的内臣,您也没有什么不利的。”齐侯准备答应他。管仲说:“您用礼和信来联合诸侯,却以奸诈来结束,这恐怕不行吧?父子不奸诈叫做礼,遵守命令、共同时势叫做信。违背这两点,奸诈没有比这更大的了。”齐侯说:“诸侯讨伐郑国,没有成功,现在如果有机会,顺从他们不也可以吗?”管仲回答说:“您如果用德来安抚他们,加上训诫的言辞,率领诸侯讨伐郑国,郑国将忙于覆亡,哪里还敢不害怕?如果带着罪人去面对他们,郑国就有借口了,哪里会害怕?而且会合诸侯是为了崇德,会盟却列举奸人,怎么向后世交代?诸侯的会盟,德、刑、礼、义,没有国家不记载。记载奸人的位置,您的盟约就废了。做了却不记载,不是盛德。您还是不要答应,郑国必定会接受盟约。太子华既然是大子却求助于大国,以削弱自己的国家,也必定无法幸免。郑国有叔詹、堵叔、师叔三位贤良执政,无法离间。”齐侯拒绝了太子华。太子华因此得罪了郑国。
冬天,郑伯请求与齐国结盟。
闰月,周惠王去世。周襄王害怕大叔带的祸难,担心自己不能继位,没有发丧,而是向齐国告难。
解释
这段古文主要讲述了鲁僖公七年(公元前653年)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涉及齐、郑、宋、陈、曹等国的外交和内部事务。
齐伐郑:齐国攻打郑国,郑国的孔叔建议郑伯向齐国屈服以拯救国家,但郑伯犹豫不决。
郑杀申侯:郑国杀了大夫申侯,以取悦齐国,并且是因为陈国的辕涛涂的谗言。申侯原本是楚国的宠臣,后来逃到郑国,受到郑厉公的宠爱。
甯母会盟:鲁僖公与齐侯、宋公、陈国的世子款、郑国的世子华在甯母会盟,商议对付郑国的事。管仲建议齐侯用德和礼来怀柔诸侯,齐侯采纳了他的建议。
太子华的阴谋:郑国的太子华试图通过向齐国屈服来削弱郑国,但管仲劝齐侯不要答应,认为这样做违背了礼和信,最终齐侯拒绝了太子华,太子华因此得罪了郑国。
郑伯请盟:冬天,郑伯请求与齐国结盟。
周惠王去世:闰月,周惠王去世,周襄王担心自己不能继位,没有发丧,而是向齐国告难。
这段古文展示了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的复杂外交关系和内部政治斗争,特别是齐国和郑国之间的互动,以及管仲在齐国外交政策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