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一节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
注释:翻译:
孟子说:“圣王采诗的事情废止了,《诗》也就没有了;《诗》没有了,孔子的《春秋》便创作出来了。晋国的《乘》,楚国的《梼杌》,鲁国的《春秋》,都是一样的。他们所记载的事情不过如齐桓公、晋文公之类,他们的文字不过如史官记载。孔子说:‘《诗》三百中褒善贬恶的微言大义,我在《春秋》上已经借用了。’”
解释:
这段古文主要讲述了《诗》的消亡与《春秋》的创作之间的关系。孟子认为,随着圣王采诗制度的废止,《诗》也逐渐消亡。而《诗》的消亡,则促使了孔子创作《春秋》。这里,《春秋》被视为《诗》的继承者,承担了《诗》中褒善贬恶的微言大义。
孟子还提到了晋国的《乘》、楚国的《梼杌》和鲁国的《春秋》,认为这些史书在记载历史事件和文字表达上都是一样的。然而,孔子在创作《春秋》时,却借鉴了《诗》中的微言大义,使得《春秋》不仅是一部史书,更是一部蕴含深刻道德教诲的经典。
这段古文体现了孟子对于历史、文化和道德的深刻理解,也展示了孔子在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方面的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