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娄章句上·第十二节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注释:### 白话文翻译:

孟子说:“身处下位而不能得到上级的信任,就无法治理好百姓。要得到上级的信任是有方法的:如果不能让朋友信任,就无法得到上级的信任;要让朋友信任,也是有方法的:如果侍奉父母不能让父母高兴,就无法让朋友信任;要让父母高兴,也是有方法的:如果反省自己时不够真诚,就无法让父母高兴;要真诚地反省自己,也是有方法的:如果不明白什么是善,就无法真诚地反省自己。因此,真诚是天道;追求真诚是人道。极其真诚而不能感动他人的,是从来没有的;不真诚,是不可能感动他人的。”

解释:

这段古文主要讲述了在人际关系中,真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真诚来获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孟子从“居下位而不获于上”开始,层层递进,最终归结到“诚”这一核心概念。

  1. 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如果一个人身处下位,却得不到上级的信任,就无法有效地治理百姓。这说明在治理国家或管理事务时,上级的信任是至关重要的。

  2. 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要获得上级的信任,是有方法的;如果不能让朋友信任,就无法得到上级的信任。这说明在人际关系中,朋友之间的信任是获得上级信任的基础。

  3. 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要让朋友信任,也是有方法的;如果侍奉父母不能让父母高兴,就无法让朋友信任。这说明家庭关系中的孝道是获得朋友信任的前提。

  4. 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要让父母高兴,也是有方法的;如果反省自己时不够真诚,就无法让父母高兴。这说明真诚是家庭和睦的关键。

  5. 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要真诚地反省自己,也是有方法的;如果不明白什么是善,就无法真诚地反省自己。这说明对善的理解是真诚的基础。

  6. 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因此,真诚是天道;追求真诚是人道。这说明真诚是符合天道的,而追求真诚是人的本分。

  7.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极其真诚而不能感动他人的,是从来没有的;不真诚,是不可能感动他人的。这说明真诚具有强大的感化力量,而不真诚则无法产生任何影响。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强调了真诚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说明了如何通过真诚来获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最终,孟子将真诚提升到天道的高度,认为追求真诚是人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