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文公章句下·第三节
周霄问曰:“古之君子仕乎?”
孟子曰:“仕。传曰:‘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公明仪曰:‘古之人三月无君则吊。’”
“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
曰:“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礼曰:‘诸侯耕助,以供粢盛;夫人蚕缫,以为衣服。牺牲不成,粢盛不洁,衣服不备,不敢以祭。惟士无田,则亦不祭。’牲杀器皿衣服不备,不敢以祭,则不敢以宴,亦不足吊乎?”
“出疆必载质,何也?”
曰:“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农夫岂为出疆舍其耒耜哉?”
曰:“晋国亦仕国也,未尝闻仕如此其急。仕如此其急也,君子之难仕,何也?”
曰:“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与钻穴隙之类也。”
注释:### 白话文翻译:
周霄问孟子:“古代的君子会做官吗?”
孟子回答说:“会做官。古书上说:‘孔子如果三个月没有君主任用他,就会感到焦虑不安,离开一个国家时一定会带着礼物(以便投靠新的君主)。’公明仪也说:‘古代的人如果三个月没有君主任用,就会去慰问他。’”
周霄又问:“三个月没有君主任用就去慰问,是不是太急切了?”
孟子回答说:“士人失去官位,就像诸侯失去国家一样。礼仪上说:‘诸侯亲自耕种,以供给祭祀用的谷物;他们的夫人亲自养蚕缫丝,以制作祭祀用的衣服。如果祭祀用的牲畜不肥壮,谷物不洁净,衣服不完备,就不敢举行祭祀。士人如果没有田地,也就不能举行祭祀。’如果祭祀用的牲畜、器皿、衣服不完备,就不敢举行祭祀,也不敢举行宴会,这难道不值得慰问吗?”
周霄又问:“离开一个国家时一定要带着礼物,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士人做官,就像农夫耕种一样,农夫难道会因为离开一个国家就放下他的农具吗?”
周霄说:“晋国也是一个可以做官的国家,但我从未听说过做官如此急切的。做官如此急切,君子却很难做官,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男子生下来就希望有家室,女子生下来就希望有家庭。父母的心愿,人人都有。如果不等待父母的命令、媒人的介绍,就钻洞偷看、翻墙私会,那么父母和国人都会轻视他们。古代的人并不是不想做官,只是厌恶不通过正当途径去做官。不通过正当途径去做官的人,就像钻洞偷看、翻墙私会的人一样。”
解释:
这段古文主要讨论了古代士人做官的态度和原则。孟子通过孔子的例子和礼仪的规定,说明了士人做官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对于失去官位的焦虑。他强调,士人做官不仅仅是为了个人利益,更是为了履行社会责任,比如参与祭祀等公共事务。同时,孟子也指出,虽然士人渴望做官,但他们厌恶不通过正当途径去做官,强调做官必须遵循正道,不能为了做官而不择手段。这段文字反映了儒家对于做官的正统观念,即做官应当遵循礼仪和道德规范,不能为了私利而违背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