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王章句下·第七节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注释:### 白话文翻译:
孟子去见齐宣王,说:“所谓‘故国’,并不是指有高大的树木,而是指有世代效忠的臣子。现在大王您没有亲近的臣子了,以前提拔的人,现在却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齐宣王问:“我怎样才能识别那些没有才能的人并舍弃他们呢?”

孟子回答说:“国君选拔贤才,如果不得已,可能会让地位低的人超越地位高的人,让关系疏远的人超越关系亲近的人,这难道不应该谨慎吗?如果身边的人都说某人贤能,还不能轻信;如果朝中的大夫们都说某人贤能,也不能轻信;如果全国的人都说某人贤能,然后去考察他;如果发现他确实贤能,再任用他。如果身边的人都说某人不行,不要轻信;如果朝中的大夫们都说某人不行,也不要轻信;如果全国的人都说某人不行,然后去考察他;如果发现他确实不行,再罢免他。如果身边的人都说某人该杀,不要轻信;如果朝中的大夫们都说某人该杀,也不要轻信;如果全国的人都说某人该杀,然后去考察他;如果发现他确实该杀,再杀他。所以说,是国人杀了他。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百姓的父母。”

解释:

这段古文主要讲的是孟子对齐宣王关于选拔和任用贤才的建议。孟子强调,国君在选拔人才时应该谨慎,不能只听信身边的人或朝中大臣的意见,而是要广泛听取全国百姓的意见,并亲自考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选拔到真正贤能的人才,避免任用无能之人。同时,孟子也指出,罢免或处罚官员时,同样需要广泛听取民意并亲自考察,确保决策的公正性。最后,孟子认为,只有这样做,国君才能真正成为百姓的父母,即成为百姓的依靠和保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