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心章句下·第十五节

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注释:翻译:

孟子说:“圣人是百代人的老师,伯夷、柳下惠就是这样的圣人。所以,听到伯夷的风范的人,贪婪的人会变得廉洁,懦弱的人会立下志向;听到柳下惠的风范的人,刻薄的人会变得敦厚,狭隘的人会变得宽宏。他们在百代之前奋发有为,百代之后,听到他们事迹的人没有不为之振作的。如果不是圣人,能有这样的影响吗?更何况那些亲身受过他们熏陶的人呢?”

解释:

这段话出自《孟子·尽心下》第十五节,孟子在这里强调了圣人对后世的影响力和教化作用。他举了伯夷和柳下惠两位圣人作为例子,说明他们的德行和风范能够跨越时空,激励和改变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 伯夷:伯夷是商朝末年的人物,以廉洁和不食周粟著称。他的风范能够使贪婪的人变得廉洁,懦弱的人立下志向。

  • 柳下惠:柳下惠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以宽厚和仁德著称。他的风范能够使刻薄的人变得敦厚,狭隘的人变得宽宏。

孟子通过这些例子,说明圣人的影响力不仅限于他们所处的时代,而是能够穿越时空,影响后世。即使是百代之后的人,听到圣人的事迹也会受到激励和鼓舞。孟子进一步强调,如果不是圣人,不可能有如此深远的影响,更何况那些亲身受过圣人熏陶的人,他们的变化和提升会更加显著。

这段话体现了孟子对圣人教化作用的重视,以及他对道德榜样力量的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