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五节
浩生不害问曰:“乐正子,何人也?”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何谓善?何谓信?”
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乐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

注释:### 白话文翻译

浩生不害问道:“乐正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孟子回答说:“他是个善良的人,也是个诚信的人。”浩生不害接着问:“什么是善良?什么是诚信?”

孟子解释道:“值得向往的就叫做善良,自身具备的就叫做诚信。将善良和诚信充实起来就叫做美,充实而能发出光辉就叫做大,大而能化育万物就叫做圣,圣而达到不可知的境界就叫做神。乐正子,他处于善良和诚信的中间,而在美、大、圣、神这四个层次之下。”

解释

这段古文是孟子对“善”和“信”这两个概念的深入阐释,同时也对人格的层次进行了划分。

  1. 善人和信人:孟子首先将乐正子定义为“善人”和“信人”,即他既善良又诚信。

  2. 善和信的定义

    • :值得向往的、令人愿意追求的品质或行为。
    • :自身具备的、真实可信的品质或行为。
  3. 人格的层次

    • :将善良和诚信充实起来,使其更加完善和丰富。
    • :在充实的基础上,能够发出光辉,影响他人。
    • :大而能化育万物,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 :圣而不可知,达到了一种超越常人理解的境界。
  4. 乐正子的定位:孟子认为乐正子处于“善”和“信”的中间层次,但在“美”、“大”、“圣”、“神”这四个更高的层次之下。

这段文字展示了孟子对道德品质和人格境界的深刻理解,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乐正子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