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二节
高子曰:“禹之声,尚文王之声。”孟子曰:“何以言之?”
曰:“以追蠡。”曰:“是奚足哉?城门之轨,两马之力与?”

注释:白话文翻译:

高子说:“大禹的音乐比周文王的音乐更受推崇。”孟子问:“你凭什么这么说呢?”

高子回答:“因为大禹的音乐流传更广,影响更深。”孟子说:“这怎么能作为充分的理由呢?城门上的车辙印,难道只是因为两匹马的力量造成的吗?”

解释:

这段对话中,高子认为大禹的音乐比周文王的音乐更受推崇,理由是“以追蠡”,即大禹的音乐流传更广,影响更深。孟子对此表示质疑,认为这种理由并不充分。他用“城门之轨,两马之力与”这个比喻来说明,仅仅因为某种现象存在,并不能直接推导出其原因。车辙印在城门上,可能不仅仅是因为两匹马的力量,还可能有其他因素。孟子通过这个比喻,暗示高子的论据不够全面,不能仅凭流传广就断定大禹的音乐更受推崇。

这段对话体现了孟子对逻辑推理的严谨性,他提醒人们在论证时要注意论据的充分性和全面性,不能仅凭表面现象就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