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七节
孟子曰:“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
注释:### 白话文翻译:
孟子说:“有征收布帛的赋税,有征收粮食的赋税,还有征发劳役的赋税。君子在治理国家时,只采用其中一种,而暂时放宽其他两种。如果同时采用两种,百姓就会饿死;如果同时采用三种,父子之间就会离散。”
解释:
这段古文出自《孟子·尽心章句下》,孟子在这里讨论了国家赋税政策对百姓生活的影响。他提出了三种主要的赋税形式:布缕之征(布帛税)、粟米之征(粮食税)和力役之征(劳役税)。孟子认为,君主在征收赋税时应当谨慎,不能同时征收多种赋税,否则会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甚至导致民不聊生。
用其一,缓其二:孟子建议君主在征收赋税时,只选择其中一种,而暂时放宽其他两种。这样可以减轻百姓的负担,避免他们因赋税过重而陷入困境。
用其二而民有殍:如果同时征收两种赋税,百姓的生活将更加艰难,甚至会出现饿死的情况。
用其三而父子离:如果同时征收三种赋税,百姓将无法承受,家庭关系也会因此破裂,父子之间可能会被迫分离。
孟子的这段话体现了他对民生问题的深切关注,强调了君主在治理国家时应以民为本,避免过度征税,以保障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这也是儒家“仁政”思想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