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六节
曾皙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
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
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

注释:### 白话文翻译:
曾皙喜欢吃羊枣,但曾子(曾皙的儿子)却不忍心吃羊枣。
公孙丑问孟子:“烤肉和羊枣,哪个更好吃?”孟子回答说:“当然是烤肉啊!”
公孙丑又问:“那为什么曾子吃烤肉而不吃羊枣呢?”孟子解释说:“烤肉是大家都喜欢吃的,而羊枣是曾皙特别喜欢的。就像人们避讳名字而不避讳姓氏一样,姓氏是大家共有的,而名字是个人独有的。”

解释:

这段古文通过曾子和曾皙父子之间的饮食选择,探讨了个人情感与普遍喜好之间的关系。

  1. 曾皙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曾皙喜欢吃羊枣,但曾子因为对父亲的敬爱,不忍心吃羊枣,可能是因为羊枣让他想起父亲,或者他觉得吃羊枣是对父亲的一种不敬。

  2. 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公孙丑问孟子,烤肉和羊枣哪个更好吃。孟子回答说烤肉更好吃。这里的“脍炙”指的是烤肉,是一种普遍受欢迎的食物。

  3. 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公孙丑接着问,既然烤肉更好吃,为什么曾子吃烤肉而不吃羊枣呢?

  4. 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孟子解释说,烤肉是大家都喜欢吃的,而羊枣是曾皙特别喜欢的。他用“讳名不讳姓”来比喻,姓氏是大家共有的,而名字是个人独有的。意思是说,烤肉是普遍受欢迎的,而羊枣是曾皙个人特别喜欢的,曾子不吃羊枣是因为他对父亲有特殊的感情。

总结:

这段古文通过曾子和曾皙父子之间的饮食选择,说明了个人情感与普遍喜好之间的关系。曾子不吃羊枣是因为他对父亲有特殊的感情,而烤肉是大家都喜欢吃的食物。孟子用“讳名不讳姓”来比喻,强调了个人情感在行为选择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