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心章句上·第二十节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注释:《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节》的白话文翻译及解释如下:

翻译:
孟子说:“君子有三种快乐,但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在,兄弟没有灾患,这是第一种快乐;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这是第二种快乐;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这是第三种快乐。君子有三种快乐,而称王天下并不在其中。”

解释:
孟子在这一节中阐述了君子所拥有的三种真正的快乐,并强调这些快乐与统治天下(王天下)无关。这反映了孟子对个人道德修养和内在满足的重视,而不是外在的权力和地位。

  1. 第一种快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 这里指的是家庭的和谐与健康。父母都健在,兄弟平安无事,家庭和睦,这是君子感到快乐的基础。孟子认为,家庭的和睦与健康是个人幸福的重要来源。
  2. 第二种快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 这是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良心无愧。君子行事正直,对天无愧,对人无羞,这种内心的安宁和自信是第二种快乐。孟子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正直是获得内心平静和快乐的关键。
  3. 第三种快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 这是指能够培养和教导天下的优秀人才。君子以教育英才为乐,这不仅是对社会的贡献,也是个人价值的体现。孟子认为,通过教育和培养人才,君子可以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并从中获得快乐。

最后,孟子再次强调,这三种快乐与统治天下无关,表明他更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内在的满足,而不是外在的权力和地位。这反映了孟子对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