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心章句上·第三节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注释:白话文翻译:
孟子说:“追求就能得到,放弃就会失去,这种追求是有益于得到的,因为追求的是我自己内在的东西。追求有方法,得到与否由命运决定,这种追求是无益于得到的,因为追求的是外在的东西。”

解释:
这段古文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上”第三节,主要讨论了追求与得到之间的关系。孟子在这里区分了两种追求:一种是追求内在的东西,另一种是追求外在的东西。

  1.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 这里的“求”指的是追求内在的品德、修养等,这些是个人可以通过努力获得的。孟子认为,这种追求是有益的,因为结果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和决心。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得到想要的东西。
  2.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 这里的“求”指的是追求外在的财富、地位等,这些虽然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去追求,但最终能否得到还要看命运或外在条件。孟子认为,这种追求是无益的,因为结果不完全由个人掌控,可能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总结:
孟子通过这段话强调了内在追求的重要性,认为内在的品德和修养是个人可以通过努力获得的,而外在的财富和地位则不完全由个人决定。因此,孟子鼓励人们更多地关注内在的修养和品德的提升,而不是过分追求外在的物质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