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二节
公孙丑曰:“诗曰‘不素餐兮’,君子之不耕而食,何也?”
孟子曰:“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其子弟从之,则孝弟忠信。‘不素餐兮’,孰大于是?”
注释:白话文翻译:
公孙丑说:“《诗经》上说:‘不白吃饭啊。’可是君子不耕种却可以吃饭,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君子居住在一个国家,如果国君任用他,就能使国家安定、富足、尊贵、荣耀;如果他的子弟跟随他学习,就能学会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忠诚守信。‘不白吃饭啊’,还有什么比这更大的贡献呢?”
解释:
这段对话中,公孙丑引用《诗经》中的“不素餐兮”来质疑君子不从事农业生产却能够享有食物的合理性。孟子则通过阐述君子在国家中的重要作用来回应这一质疑。孟子认为,君子通过他们的智慧和品德,能够帮助国家实现安定、富足、尊贵和荣耀,同时通过教育子弟,传承孝悌忠信等美德,这些贡献远超过单纯的体力劳动。因此,君子不耕而食是合理的,因为他们通过其他方式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段对话体现了儒家对于君子角色和贡献的理解,强调了精神和道德层面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