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子章句上·第十六节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

注释:白话文翻译:
孟子说:“有一种是天赋的爵位,有一种是人定的爵位。仁义忠信,乐于行善而不感到厌倦,这是天赋的爵位;公卿大夫,这是人定的爵位。古代的人修养他们的天赋爵位,而人定的爵位自然随之而来。现在的人修养他们的天赋爵位,是为了追求人定的爵位;一旦得到了人定的爵位,就抛弃了他们的天赋爵位,这是非常糊涂的,最终也必然会失去一切。”

解释:
这段古文主要讨论了两种不同的爵位:天赋的爵位和人定的爵位。天赋的爵位指的是人的道德品质,如仁义忠信和乐于行善;人定的爵位则是指社会地位和官职,如公卿大夫。

孟子认为,古代的人注重修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天赋的爵位),而社会地位和官职(人定的爵位)自然会随之而来。然而,当时的人却把修养道德品质当作手段,目的是为了追求社会地位和官职。一旦得到了官职,他们就不再注重道德修养,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孟子指出,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最终会导致失去一切,即不仅失去了道德品质,也可能会失去官职和社会地位。因此,孟子强调人们应该注重修养自己的道德品质,而不是仅仅追求外在的社会地位和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