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子章句上·第十七节
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

注释:### 白话文翻译:
孟子说:“想要获得尊贵,这是人们共同的心愿。每个人自身都有值得尊贵的地方,只是人们没有去思考罢了。别人所给予的尊贵,并不是真正美好的尊贵。赵孟(指有权势的人)所尊贵的,赵孟也能使他变得低贱。《诗经》上说:‘既已醉酒,又已饱德。’这是说人已经饱尝了仁义的美德,因此不再羡慕别人的美味佳肴;美好的名声和广泛的赞誉加于自身,因此不再羡慕别人的华美服饰。”

解释:

这段古文主要讨论了“尊贵”的概念。孟子指出,人们普遍希望获得尊贵,但真正的尊贵并不来自于外界的认可或权势,而是来自于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内在品质。孟子强调,每个人自身都有值得尊贵的地方,只是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他引用《诗经》中的诗句,说明当一个人内心充满仁义道德时,就不再羡慕外在的物质享受和虚荣。真正的尊贵是内在的、持久的,而不是外在的、易变的。

关键词解析:

  1. 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们都希望获得尊贵,这是共同的心愿。
  2. 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每个人都有自身值得尊贵的地方,只是没有去思考。
  3. 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别人所给予的尊贵,并不是真正美好的尊贵。
  4. 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赵孟(有权势的人)所尊贵的,赵孟也能使他变得低贱。
  5. 既醉以酒,既饱以德:既已醉酒,又已饱德,比喻内心充满仁义道德。
  6. 令闻广誉施于身:美好的名声和广泛的赞誉加于自身。

这段文字强调了内在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提醒人们不要过分追求外在的虚荣和物质享受,而应注重培养自身的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