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子章句上·第十一节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注释:### 白话文翻译:
孟子说:“仁,是人内心的本质;义,是人应走的道路。放弃这条道路而不去遵循,放纵自己的内心而不懂得去追寻,真是可悲啊!人们如果丢失了鸡狗,都知道去寻找;但如果失去了内心的本真,却不懂得去追寻。学问的根本道理没有别的,就是要找回那失去的内心本真罢了。”
解释:
这段文字是孟子关于“仁”与“义”的论述,强调了内心的道德修养和行为的正当性。
仁,人心也:孟子认为“仁”是人的内在本质,是人心中的善良和道德感。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同情。
义,人路也:“义”是指人应当遵循的道德行为准则,是人生的正确道路。它指导人们如何正确行事,如何在社会中保持公正和正直。
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孟子感叹,如果人们放弃了正确的道路(义),放纵自己的内心(仁)而不去追寻,这是非常可悲的。他批评那些不注重道德修养、放任自流的人。
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孟子用鸡犬丢失后人们会去寻找的例子,来比喻人们丢失了内心的本真(仁)却不懂得去追寻。他指出,人们往往关注外在的损失,却忽视了内心的道德修养。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认为,学问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找回那失去的内心本真(仁)。他强调,真正的学问不在于外在的知识积累,而在于内心的道德修养和自我完善。
总结:
孟子在这段话中强调了“仁”和“义”的重要性,指出人们应当注重内心的道德修养,遵循正确的行为准则。他批评那些忽视道德、放纵自我的人,并认为学问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找回内心的本真。这段文字体现了孟子对道德修养的高度重视,以及他对人性本善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