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三节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注释:### 白话文翻译:
孟子离开齐国时,充虞在路上问他:“老师,您看起来有些不高兴。前些日子我听您说过:‘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孟子回答说:“那时是那时,现在是现在。每五百年必定会有圣王兴起,这期间也必定会有闻名于世的人。从周朝到现在,已经七百多年了。按年数来算,已经超过了;按时势来考察,也是可以的了。如果上天还不想让天下太平,那就算了;但如果上天想让天下太平,当今这个时代,除了我,还有谁能担当这个重任呢?我为什么要不高兴呢?”
解释:
这段古文主要反映了孟子的自信和责任感。孟子在面对充虞的疑问时,表达了他对自己使命的坚定信念。
“彼一时,此一时也”:孟子认为时代不同,情况也不同。过去的事情和现在的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孟子引用了一种历史观,认为每隔五百年就会有一位圣王兴起,这期间也会出现一些杰出的人物。
“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孟子指出,从周朝建立到现在已经七百多年了,超过了五百年这个周期。
“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孟子认为,按年数来算,已经超过了五百年;但按时势来考察,现在正是需要圣王出现的时候。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表达了他对自己使命的自信,认为如果上天想让天下太平,那么当今这个时代,除了他,没有人能担当这个重任。
“吾何为不豫哉?”:孟子反问,既然他肩负着如此重要的使命,又有什么理由不高兴呢?
这段文字展示了孟子的历史观、使命感以及他对自己的高度自信,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天下太平的深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