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丑章句下·第五节
孟子谓蚳鼃曰:“子之辞灵丘而请士师,似也,为其可以言也。今既数月矣,未可以言与?”蚔鼁谏于王而不用,致为臣而去。齐人曰:“所以为蚔鼁,则善矣;所以自为,则吾不知也。”公都子以告。
曰:“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注释:### 翻译

孟子对蚳鼃说:“你辞去了灵丘的职位,请求担任士师,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士师可以进言。现在你已经担任士师几个月了,难道还没有机会进言吗?”蚳鼃向齐王进谏,但齐王没有采纳,于是蚳鼃辞去官职离开了。齐国人说:“蚳鼃的行为是好的,但他为自己考虑的方式,我们就不清楚了。”公都子将这番话告诉了孟子。

孟子说:“我听说过:有官职的人,如果不能尽职尽责,就应该辞职;有进言责任的人,如果不能进言,也应该辞职。我既没有官职,也没有进言的责任,那么我的进退,岂不是非常从容自在吗?”

解释

这段古文主要讲述了孟子与蚳鼃之间的对话,以及孟子对官职和进言责任的态度。

  1. 蚳鼃的辞职:蚳鼃辞去了灵丘的职位,请求担任士师,因为士师有进言的机会。然而,几个月过去了,蚳鼃并没有机会进言,于是向齐王进谏,但齐王没有采纳,蚳鼃便辞去了官职。

  2. 齐国人的评价:齐国人认为蚳鼃的行为是好的,但他为自己考虑的方式,他们并不清楚。

  3. 孟子的态度:孟子引用了一句古话,认为有官职的人如果不能尽职尽责,就应该辞职;有进言责任的人如果不能进言,也应该辞职。孟子自己既没有官职,也没有进言的责任,因此他觉得自己进退自如,非常从容。

这段古文反映了孟子对于官职和进言责任的看法,他认为一个人如果不能履行职责,就应该主动辞职,保持自己的原则和尊严。同时,孟子也表达了自己无官一身轻的从容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