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
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
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
王使人问疾,医来。
孟仲子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
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
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
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
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
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醜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注释:### 白话文翻译
孟子准备去朝见齐王,齐王派人来传话说:“我本来应该亲自去见你的,但我得了风寒,不能吹风。如果你能来朝廷,我将在朝廷上见你,不知道你是否能让我见到你?”
孟子回答说:“不幸的是,我也生病了,不能去朝廷。”
第二天,孟子出门去东郭氏家吊丧。公孙丑说:“昨天你以生病为理由推辞了齐王的召见,今天却去吊丧,这样恐怕不太合适吧?”
孟子说:“昨天我确实生病了,但今天病好了,为什么不能去吊丧呢?”
齐王派人来询问孟子的病情,医生也来了。
孟仲子回答说:“昨天齐王有命令,孟子因为生病不能去朝廷。今天病情稍有好转,他赶紧去朝廷了,我不知道他是否能到达。”
于是,齐王派了几个人在路上拦住孟子,说:“请你一定不要回家,直接去朝廷!”
孟子不得已,只好去景丑氏家借宿。
景子说:“在家是父子,在外是君臣,这是人伦中最重要的关系。父子之间以恩情为主,君臣之间以敬重为主。我看到齐王对你很敬重,但我没看到你对齐王有敬重的表现。”
孟子说:“唉!这是什么话!齐国人没有谁用仁义来与齐王交谈,难道仁义不好吗?他们心里想:‘这个人不值得与他谈仁义’,这难道不是最大的不敬吗?我不是尧舜那样的圣人,不敢在齐王面前陈述尧舜之道,所以齐国人中没有人比我更敬重齐王了。”
景子说:“不,我不是这个意思。礼书上说:‘父亲召唤,儿子不能推辞;君主召唤,臣子不等车马准备好就要出发。’你本来是要去朝廷的,听到齐王的命令后却没有去,这似乎与礼的要求不符。”
孟子说:“你难道是说这个吗?曾子说过:‘晋国和楚国的财富,我是比不上的;他们凭借他们的财富,我凭借我的仁德;他们凭借他们的爵位,我凭借我的道义,我有什么可遗憾的呢?’难道曾子说的不是道义吗?这或许是一种道理。天下有三种尊贵:爵位、年龄、德行。在朝廷中,爵位最尊贵;在乡里,年龄最尊贵;在辅佐君主、治理百姓方面,德行最尊贵。怎么能因为拥有其中一种而轻视其他两种呢?所以,那些想要大有作为的君主,必定有一些不能召见的臣子;如果有事要商量,君主应该亲自去拜访他们。他们尊重德行、乐于追求道义,如果不这样做,就不能与他们有所作为。所以,商汤对于伊尹,先向他学习,然后才任命他为臣,因此商汤不费力气就成为了王;齐桓公对于管仲,先向他学习,然后才任命他为臣,因此齐桓公不费力气就成为了霸主。如今天下各国的土地、德行都差不多,没有谁能超过谁,这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君主喜欢任用那些教他们的人,而不喜欢任用那些向他们学习的人。商汤对于伊尹,齐桓公对于管仲,都不敢召见。管仲尚且不能被召见,何况那些不愿意做管仲的人呢?”
解释
这段古文主要讲述了孟子与齐王之间的互动,以及孟子对于君臣关系的看法。孟子因病推辞了齐王的召见,但在病情好转后却去吊丧,这引起了公孙丑的质疑。孟子解释说,生病是事实,病好了自然可以去吊丧。齐王派人来询问病情,孟子再次以病情为由推辞,但最终被迫去朝廷。在景子家借宿时,景子批评孟子没有表现出对齐王的敬重,孟子则反驳说,他比齐国人更敬重齐王,因为他敢于在齐王面前陈述尧舜之道。孟子还引用曾子的话,强调德行的重要性,认为君主应该尊重那些有德行的臣子,而不是仅仅因为爵位或年龄而轻视他们。最后,孟子以商汤和齐桓公为例,说明君主应该亲自去拜访那些有德行的臣子,而不是随意召见他们。这段古文体现了孟子对于君臣关系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对于德行和道义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