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章章句上·第八节
万章问曰:“或谓孔子于卫主痈疽,于齐主侍人瘠环,有诸乎?”
孟子曰:“否,不然也。好事者为之也。于卫主颜雠由。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弥子谓子路曰:‘孔子主我,卫卿可得也。’子路以告。孔子曰:‘有命。’孔子进以礼,退以义,得之不得曰‘有命’。而主痈疽与侍人瘠环,是无义无命也。孔子不悦于鲁卫,遭宋桓司马将要而杀之,微服而过宋。是时孔子当阨,主司城贞子,为陈侯周臣。吾闻观近臣,以其所为主;观远臣,以其所主。若孔子主痈疽与侍人瘠环,何以为孔子?”

注释:### 白话文翻译:

万章问道:“有人说孔子在卫国时住在痈疽(卫国的宦官)家里,在齐国时住在侍人瘠环(齐国的宦官)家里,有这样的事吗?”

孟子回答说:“没有,不是这样的。这是好事之人编造的。在卫国时,孔子住在颜雠由家里。弥子的妻子和子路的妻子是姐妹。弥子对子路说:‘如果孔子住在我家,卫国的卿位就可以得到。’子路把这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这是命运的安排。’孔子按照礼节行事,进退都遵循道义,得到或得不到都说‘这是命运’。如果他住在痈疽和侍人瘠环家里,那就是不讲道义、不认命运了。孔子在鲁国和卫国不受欢迎,在宋国时又遇到桓司马要杀他,他只好换了衣服悄悄离开宋国。那时孔子处境艰难,住在司城贞子家里,成为陈侯周的臣子。我听说,观察近臣,要看他们所亲近的人;观察远臣,要看他们所依附的人。如果孔子住在痈疽和侍人瘠环家里,那还能算是孔子吗?”

解释:

这段对话中,万章向孟子求证关于孔子在卫国和齐国时是否曾住在宦官家里的传闻。孟子断然否认了这种说法,认为这是好事之人编造的谣言。孟子指出,孔子在卫国时住在颜雠由家里,并且引用了一个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孔子是如何按照礼节和道义行事的。孔子在面对弥子的邀请时,表现出对命运的尊重,认为得到或失去都是命运的安排,而不是通过依附权贵来获取利益。

孟子进一步强调,孔子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道义和礼节,不会做出违背原则的事情。如果孔子真的住在宦官家里,那就违背了他的原则和名声,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孟子通过这个例子,强调了孔子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道德立场,同时也批评了那些散布谣言、歪曲事实的人。

这段对话不仅澄清了关于孔子的谣言,还展示了孟子对孔子的高度评价和对道义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