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
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
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
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解释
翻译:
孔子说:“周武王和周公,真是达到了孝道的最高境界啊!所谓孝,就是善于继承先人的志向,善于完成先人的事业。在春秋时节,修缮祖庙,陈列祖先的器物,摆设祖先的衣裳,供奉应时的食物。宗庙的礼仪,是用来排列祖先的次序;排列爵位,是用来区分贵贱;排列事务,是用来辨别贤能。祭祀时,下位的人向上位的人敬酒,这是为了让卑微的人也能参与其中;宴饮时,按照头发的颜色来安排座次,这是为了按照年龄长幼来排序。站在祖先的位置上,举行相应的礼仪,演奏相应的音乐,尊敬祖先所尊敬的人,爱护祖先所亲近的人,侍奉已故的祖先就像他们还在世一样,侍奉已亡的祖先就像他们还存在一样,这就是孝道的极致。郊社的礼仪,是用来侍奉上帝的;宗庙的礼仪,是用来祭祀祖先的。明白了郊社的礼仪和禘尝的意义,治理国家就像看手掌一样容易了。”
解释:
这一章主要讨论了孝道的最高境界,尤其是通过周武王和周公的例子,说明孝不仅仅是侍奉父母,还包括继承和发扬祖先的志向和事业。孔子强调,孝道的体现不仅在于日常的礼仪和祭祀,更在于对祖先精神的传承和发扬。通过宗庙的礼仪,人们可以排列祖先的次序,区分贵贱,辨别贤能,让所有人都能参与其中,体现了社会的秩序和和谐。孔子进一步指出,理解并实践这些礼仪,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治理国家,因为礼仪背后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和社会秩序的意义。通过侍奉祖先和上帝,人们能够培养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从而实现孝道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