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解释
孔子说:“道并不远离人,如果人为了追求道而远离人,那就不算是真正的道了。《诗经》中说:‘砍伐树木做斧柄,斧柄的样式就在手中。’拿着斧柄去砍伐树木,斜眼一看,还以为很远。所以君子以人的本性来治理人,只要他们改正错误就可以了。忠恕之道离道不远。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君子的道有四个方面,我孔丘一个也没能做到:要求儿子做到的,我自己在侍奉父亲时没能做到;要求臣子做到的,我自己在侍奉君主时没能做到;要求弟弟做到的,我自己在侍奉兄长时没能做到;要求朋友做到的,我自己在对待朋友时也没能做到。平常的道德行为,平常的言语谨慎,如果有不足之处,不敢不努力弥补;如果有余力,也不敢全部用尽。说话要顾及行动,行动要顾及言语。君子怎能不诚实谨慎呢?”
这段文字强调了“道”与人的关系,认为道并不远离人,反而是贴近人性的。孔子通过举例说明,君子应该以人的本性来治理人,而不是用远离人性的方式。忠恕之道是离道不远的,要求人们以己度人,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别人。孔子还谦虚地表示,君子的道有四个方面,他自己一个也没能做到,强调了自我反省和不断努力的重要性。最后,孔子提醒君子要言行一致,诚实谨慎。